find  

  <<大學生知道了沒?>>P.112:「我們強烈建議你應該『找到你熱衷的事物』,『選擇你深愛的學科當主修科目』,因為我們知道,唯有熱情與真心的投入,才能促使你自動自發地探索學科知識,而這正是你能成功與快樂的關鍵所在。如果你所面對的知識內容與觀念能引發你的熱情,你才可能有精采的學業表現。

 

  換言之,研究你喜愛的事物,你才能更有效地精進自己的各種知識與認知技能,而這些技能,正是你未來的研究所與雇主所重視的。更重要的是,當你越了解自己,你就越能做出最後令自己感到快樂的職涯選擇。」

 

  基本上,打響覺得以上講得有些廢話,因為我當然知道如果我對學業很有熱情,我當然會有好成績。但是,我對學業就是沒有熱情阿!想當初,高中的時候我的夢想是想要當企業界的CEO,於是興沖沖地念了企管系,結果我一點興趣也沒有。後來轉學了以後,我到了政治經濟學系,我也是對必修都沒什麼興趣。但是我不後悔,因為我覺得政經系的老師大多都很認真。問題是,雖然我都已經唸大學念了第五年,但就算重來一次,我還是不知道我要念什麼系。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我喜歡什麼。

 

  那麼到底要如何挖掘我到底喜歡什麼事物?Joseph Holtgreive教育博士說很多學生與家長都會先考量工作市場需求、畢業後的未來薪資,但是他說:「我深信你應該從你自身出發來做抉擇。如果你以自身為重,你首先會問的問題應該是「我是個什麼樣的人?」而不是「人家會付錢叫我做什麼?」如果你在做抉擇時想要以自己為重,那你在開始選擇課程時,就必須把自己的內心世界看清楚。最完美的狀況是,你可以挑一個既能夠引發學習熱忱,同時又強化各種技能的課程。」

 

  至於挖掘自己內心世界的方法,Joseph Holtgreive教育博士說:「想像一下你是一個偵探,你自己聘請你來了解『我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個謎團。切記,你這個人不是在過去高中時期才被塑造出來的,而是過去的十七、八年。你不能只是試著想去看穿今日的你是怎樣的人,而是『過去十七、八年來我是個怎樣的人,而這對於我的未來又會有何重大影響?

 

  身為一個偵探,正式展開調查後,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把見證你一生的許多證人列出來,其中包括參與你這一生不同階段的一個個角色。清單的開頭應該列出那些最先登場的人,包括妳爸媽與兄弟姊妹。他們曾觀察過你的人生,甚至早在你有記憶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接下來,把你人生其他階段的重要人士也納進來:對你特別有意義的老師、後來才加進來的家庭成員,還有朋友,他們可能都看得出家人看不到的你。

 

  什麼是你的長處、興趣與弱點?對於這些問題,他們可以提供特有的洞見。因為,你可能非常難從外在看清你自己,所以你人生中的其他重要腳色,就扮演了關鍵的腳色了。線索可能來自於你意想不到之處。你童年的特質,直到今日仍然沒有改變。如果你能找出那些特質,也許可以辨識出它們對你這一生所發揮的持續性影響力。你對於知識的好奇心(我們姑且稱之為『好奇心基因』)未曾改變過。你的任務是把這些事實,還有你後來才被誘發出來的其他好奇心都發覺出來,藉此回答這個問題:我喜歡解決哪些種類的問題?」

 

 

  我們不容易從外在看清自己,我認為沒錯,因為韓第在<<你拿什麼定義自己?>>P.3提到:「這時候我想起了早年在探索社會心理學時學到的『喬哈利之窗』(Johari window),名稱來自創造此圖的兩位教授的名字,喬(Joe)和(Harry)。方型的窗框隔成四個象限或窗格,可標示為A、B、C、D。整扇窗代表的是你這個人:別人看到的你,和你所看到的自己。別人從窗子的一側看你,而你則從窗子的下面看自己。窗格間的分隔很厚,視線無法穿透,因此沒人能看見完整的你。他人所見的你,是A和D兩窗格代表的部分,B和C是看不到的。你自己看到的是C和D,但是看不到A或B。換句話說,你的D窗格那一面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而C是只有你曉得的,至於B,卻是對任何人都不開放。喬和哈利認為,假如你能使D窗格的面積儘量擴大,你這個人就更能發揮。」

喬哈利之窗.PNG

  因為有D,因此韓第的意思是:「我們連自己都是陌生人。」我完全認同,因為並不是我們遇到每個狀況時,我們都去想要怎麼做,經常,在我們還沒想到要怎麼反應時,情緒就已經先升起了,然後我們就開始逕自做出決定。直到後來,我們才發現:「噢,原來我是這樣的人!」

 

舉打響的例子來說,小學六年級時,我經常翹課。因為打響經常遲到,所以不敢進教室。那為什麼遲到就不敢進教室呢?因為我很害怕大家對我投射批評的眼光,我害怕到不敢踏進教室。打響在遲到的當下就決定直接翹課了,哪裡會想那麼多呢?直到翹課的十年後,我才了解道原來我翹課,不是因為我是壞小孩,而是因為畏懼別人對我的批評畏懼到了極點。因此,我們有時候連自己都看不清,這就是觀察自己的很好的例子。

 

  而在挖掘自己特質的路上,我們難免要問別人、或問自己一些問題,再根據答案觀察自己的特質。但是要問大家什麼樣的問題呢?Joseph Holtgreive教育博士說:「在選擇主修之際,如果能找出自己比較喜歡的方式,就能幫你把選項有效地縮小在一個範圍裡。好的偵探懂得接受別人的引導,並且問對問題。當準備要與你的證人們進行訪談時,要用一種對你而言別具意義的方式來組織你的問題。你必須把焦點放在你的人格特質上,不去考慮這些人格特質如何應用在專業領域裡。在這個偵查階段,你要先剖析你自己,先別做結論。你也許可以考慮以下問題:

 

小時候,我最喜歡解決哪一些類型的問題?

 

我年紀較輕時,有哪些事情是我花幾個小時去做都樂此不疲的?

 

有哪些事情是我能做得很好的?

 

有什麼故事可以展現出我的獨特之處?

 

列出一些我總是做得不太順利的事情。

 

當你聽取證人的證詞時,切記你所尋找的是一些即將浮現的線索,從各種觀點中可以歸納出來的模式。」(Joseph Holtgreive教育博士的話擷取自<<大學生知道了沒?>>P.115、116)

 

  此外,上學期CC謝昕璇來我們學校演講,她說:「親近的人當然不會跟我們說好聽的話,於是我們要自己轉換。當朋友說我們很吵的時候,這是代表我們很喜歡說話、辦活動、熱絡氣氛。於是,我們可以請每個朋友給我們三個優點、一個建議,藉此來釐清自己的特質。」

 

 

  打響真的很喜歡閱讀一些能夠提供方法幫助我們探索自己的書籍,這種書打響會閱讀很久很久,不只是因為閱讀速度慢,更是因為裡面有很多問題,打響都很用心地配合書籍一題一題的回答,想要更了解自己。因為回答這些問題真的會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所以打響才會想要打這篇文章。


沁涼小雨(語):採訪自己跟別人,今天就開始為「了解自己」而行動!

 

2015/2/13後記:

  自從打完這篇網誌之後,打響當天就立刻開始採訪身邊的親朋好友們,有老師告訴打響:「打響,你說優點與缺點,我覺得不是很合適,我想改一下你給我的題目,是『特點』。人的特質通常是一體兩面,在一定的範圍、某種情境下,是優點;在不搭配的情境與人事時,反而就成為缺點。所以不是優缺點的問題,是每個人性格特質,與掌握此特質的駕馭能力的問題。再加上打響在實行這個方法的時候,通常,親朋好友給的建議或缺點,跟優點講的是同一個特質,只是就像老師說的,一體當然有兩面,因此打響覺得老師說的很有道理。

 

  所以打響想把CC謝昕璇說的三個優點、一個建議改成三個特點。當然,你想要加碼,四個特點、五個特點都可以。然後,有一天打響在洗澡的時候突然靈光一閃:「這個方法可以叫做『草船借箭法』,因為這個方法就是划船向親朋好友借箭(自己的特質),因此打響以後演講的話會用草船借箭法來形容這個方法,因為真的形容得太貼切了!(題外話,如果是跟外國人演講,就可以順便介紹孔明這個人物,哈哈,自己想得很美。)」

 

  以上,就是打響想做的補充。

 

We Found Love by Lindsey Stirling Feat. Alisha Popat

 

   播這首歌的原因第一個當然是因為好聽,第二個是因為切題,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所愛的人、事、物,所以「發現愛」真的很重要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悅美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