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就去做 筆記本.jpg

 

↑這是以前去香港買的筆記本,封面彷彿是在對我說:「想做就去做啊!怕什麼?」好像我在裡面寫的願望都有機會實現,讓我覺得滿足、有力量,我很喜歡!特別感謝幫我跟老闆討價還價,陪我血拚的朋友。

 

 

  其實我不知道今天我會寫一篇這麼長(一萬兩千字以上)的網誌,是今天早上起床,感覺到Anita在呼喚我,於是我繼續把《What If This Is Heaven?: How Our Cultural Myths Prevent Us from Experiencing Heaven on Earth》第四章看完,看的時候很有感覺,所以決定打網誌。

 

 

  Anita在第四章《Myth: I’m Not Okay, You’re Not Okay(迷思:我不OK,你也不OK)》分享:「Then I got really busy with a new work project. I was tiring of the ordeal of getting to Jen Tai’s clinic. It felt like an unnecessary added stress, which was ironic considering that the point was to relieve my tiredness, not to add to it.」

 

 

  我的翻譯:「我開始為了新的工作專案而忙。我已經厭倦要大老遠去到Jen Tai診所的折磨。這就像徒增不必要的壓力,在這個節骨眼上特別諷刺,因為去看中醫理應是要消除我的疲憊,而不是增加我的疲勞。」

 

 

  我對這段超有共鳴,因為媽媽曾經帶我去看一個同事覺得很有療效的中醫。我知道那位醫師希望病人好,而他的方式偏向嚴厲,他會問:「妳有沒有做運動?妳有沒有吃冰冷的食物?」要是答說:「沒做運動,有吃冰冷的食物(他的定義是38度C以下的任何食物,所以也不能喝室溫的冷水)。」他就會說:「妳又不聽我說的話,身體怎麼會好呢?」

 

 

  此外,他還會問:「有沒有晚上十一點前睡覺?」然後他自己11點還在替病人看病。因為恐懼,有一次我都冷冷地回答醫生。(為什麼要自討苦吃,去看讓人很有壓力的中醫呢?)忘記為什麼,那天我哭了。然後我媽還跟我說:「活該,妳為什麼要對醫生那種態度?」不過那次以後,我媽就再也沒有帶我去看那個中醫了。

 

 

  我小時候看的家庭西醫,看診時我們互動不錯,會一來一往,有說有笑。直到有一次我在看診時放屁,我覺得很尷尬。之後又搬家,所以我就幾乎沒去了。

 

 

  還有近期看得一個滿不錯的中醫,我也很願意跟醫師聊很多。直到有一次我透露我在法鼓山念書,山上溼氣重。中醫師臉上閃過一絲表情,我解讀為「妳幹嘛念那種學校?」那次以後,我內心有芥蒂,現在也沒去看了。

 

 

  事到如今,我只能說,我真的很敏感!我可以捕捉人們臉上一閃而逝的訊息。有一次我的手碰了大學閨蜜的手臂一下,她看了手臂一眼,我就說道:「我的手是乾淨的。」她說:「天哪!妳怎麼知道(我在想什麼)?」

 

 

  所以,昨天晚上讀到的約書亞訊息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所謂敏感就是說你感受和覺知的能力比較強。如果你能夠讓他人的感受和能量流過你,這便不是什麼問題,只有當你死死抓住他人的感受和能量不放時,才會出現問題。如果你任這些能量鉤住你不放,它們就會一直流連於你的能量場中

 

  所以,問題不在於敏感力本身,而在於你能量場中的那些能量細鉤,通過它們,各種情緒,尤其是他人的負面情緒鉤住你不放。它們進入你自身的能量系統,向你呼喚:"幫幫我,請為我做些什麼,請幫我解脫!"你們聽到呼喚,並常常盲目地投入自己,甚至忘記這是他人的情感,把它當成自己的問題和負擔

 

 

  感受能量和緊守能量有著很大的區別。緊守能量會導致問題的出現。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你如此容易地吸收他人的負面能量?為什麼你的能量場中有這些能量細鉤?這裡有多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靈性方面的。此時此刻,地球上的合一意識越來越強烈,你們越來越感受到與一切萬有的連結。由此,你們常常感到自己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負責,這是地球上一個較新的靈性經驗。然而,這是一個誤解,過於與他人同感同悲會降低你的能量振動頻率你與這一負面能量一同振動,而非照耀它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它常常與你的童年有關。你們一出生便比較敏感,比你們的父母更有覺察力。你們很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痛苦,卻不知該如何應對。為了在各種情感迷惑所形成的混亂中創造一定的秩序,你們採取的措施之一就是成為他人的騎士,不是你自己的,卻是他人的騎士

 

 

  你常常不知不覺地為他人兩肋插刀(所以我國中才會當抓靶仔),通過與你的父母或家人共同受難,你彷彿承擔並解決了他們的部分負擔。這常常是你和周圍的人建立關係的唯一方式(所以我很討厭建立關係),為了建立某種聯繫,並在混亂中創造秩序,你以這種方式降低自己的能量振動頻率

 

 

  那時,你們中的很多人都患有"助人症"。你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和擔憂,並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這其實也常常是一種建立聯繫的方式,你希望以這種方式獲得他人的愛和肯定。孩提時代的你,除了付出自己之外沒有其他辦法,對於一個孩童而言,這是一個生存機制,另一個選擇就是與世隔絕。

 

 

  然而,這導致了你們成年後的不平衡,你們以這種方式貢獻自身的能量,卻忘記了自己的意願和願望,你的敏感與"忘我"以及"能量枯竭"成了同義詞。你孩童時期強烈的天使能量現在則成了負擔,你們中的有些人甚至希望能夠失去超感知力和直覺力,因為它們耗散你的生命能量。(真的!我甚至會問說:「為什麼我這麼敏感?難道是我哪裡有問題嗎?為什麼別人就可以活得好好的,不用走入內在?」)

 

 

  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不在於敏感力本身,而在於你使用它的方式。雖然你已習慣於將這一稟賦用於幫助他人,現在卻是你將它用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了。重要的是讓那個騎士為你效力重要的是走向內在並察看你的能量場中何處還有能量細鉤的存在,那些你通過它們死死守著他人的問題不放的。(恐懼其實是在提醒我放手)

 

 

  這些能量細鉤不外乎是一些信念,例如:「我必須幫助他人,我不能丟下他/她不管,我不能以自己為先。」或者「我必須作個友善的人。我該合群。我必須要適應他人,否則的話會被排擠在外。」正是這些信念要求你去改變、去順應。始作俑者並非你的敏感力,而是那些你在孩童時期為了能夠在情感方面獲得生存而培養出來的一系列舊信念。(高中的時候我還是繼續打小報告,但是為了不能讓同學知道,因為根據我的國中經驗,我的名聲就毀了,而且還會被排擠。我也不信任自己的班導師,我跟別班老師說,別班老師再跟教官說,然後教官再跟我的班導師說,而且還不能說是我提供的情報,還說:「是學姊走過去看到的。」)

 

 

  讓我來舉個具體的例子,以說明它在你之內如何運作。讓一個在你的一生中對你很重要的人出現在你的腦海,看看你們之間的能量互動。想像你手持一朵紅玫瑰站在他/她的面前。這朵嬌艷的玫瑰正在恣意地綻放,它代表你的活力、生命力和熱情,你將玫瑰拿在太陽神經叢—你的胃部—之前。想像你站在此人面前,將玫瑰送給他/她,與其分享你的熱情和生活的一部分。看看此人是否接受你的玫瑰,看看他/她如何接過你的玫瑰,接過以後又發生了什麼?此人對你的玫瑰如何反應?你又有什麼感受

 

 

  如果你們之間的能量互動是積極正面的,那個人會因著你的能量變得更開心、更充滿喜悅。由此,同等的能量也會流回到你,你的給予立刻獲得了回報,這是等效的能量交換。如果你感到在這一互動過程中玫瑰變得枯萎甚至凋謝,就要問問自己為什麼還要把玫瑰送與此人,害怕失去這個人?你能否決定將玫瑰留在自己手中並走自己的路

 

 

  這是一個覺察你如何與他人進行能量交換的方法,你可以通過想像,檢視自己與任何一個人的互動玫瑰代表了你的力量源泉、你的激情和活力。如果你感到與某人在一起活力會降低,就要內省,看看你於哪方面正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以討人歡心或被人接受。問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關係嗎?這是滋養我的關係嗎?"如果答案是負面的,就請你的騎士來保護你,允許他斬斷這一關係,並將你的能量還給你

 

 

  愛不會滋長於能量交換不平衡的環境,更不會在這種環境中綻放,這一環境中充滿了舊的情感模式—令人上癮的模式將人們長久地禁錮其中。你們雙方都沒有維持這一關係的責任,要敢於為自己挺身而出,請你的內在騎士幫助你。當你的女性能量給予過度時,你很快會感到疲倦和空虛

 

 

  請賦予你內在的男性能量以空間沒有懊悔和歉疚地脫離這一關係無論你說"是"還是"不",你都是美麗和純潔的。請感受你內在之男性和女性能量的正直與誠實,與內在的冒險家攜手,這樣你內在的天使就會完全地在地球上輪迴。如果你內在的天使和冒險家都能夠歡慶他們原始的喜悅和彼此之間的愛,天堂之於地球就不再遙不可及。」

 

 

  因此,有問題的不是敏感本身,而是我怎麼樣面對、處理我所感受到的情緒。情感上,我沒有辦法再回去扮演那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現在我反而享受獨處,感覺、走進自己的內在,我想要為自己而活,因為我已經覺得自己枯竭、耗盡了。再繼續扮演下去只會出人命。

 

 

  Anita在《What If This Is Heaven?: How Our Cultural Myths Prevent Us from Experiencing Heaven on Earth》裡面還說當她的朋友說服她再去看中醫時,她回答:「"But Victoria, for how long? She said she wants me to come on a long-term basis! I’m not sure I want to spend such a big part of my life doing that! Not to mention the fact that it’s going to cost a lot of money!”」

 

 

  我的翻譯:「但是維多利亞,我還要去多久?她(中醫師Jen Tai)說她希望我可以做長期療程!我不確定我想要花我生活這麼多的時間去做那件事(看中醫)!更不用說這還要花我一大筆錢!」

 

 

  Anita說:「The visits themselves were tiring me out and causing more stress. They were having the opposite effect of what they were supposed to have. Yet Victoria’s and Jen Tai’s words still triggered a bit of fear within me that made it hard for me to stop going.」

 

 

我的翻譯:「去看中醫這件事本身使我筋疲力盡,而且增加更多壓力。這件事情的效果跟當初的預期背道而馳。然而維多利亞跟Jen Tai(中醫師)的話在我內心播下了恐懼的種子,這使我很難停止不去。」

 

 

  特別分享這幾行是想要說覺察到自己的恐懼是很重要的,Anita很負責,她並沒有一逕的怪她的朋友跟中醫,她明白是她被鉤起的恐懼使她無法按照她的心意恣意而活。畢竟,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次,我們聽到別人說,或是在自己的心頭浮上這樣的念頭:「都是她/他的錯!都是她/他害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其實這樣反而把自己推向「我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的萬丈深淵,反而削弱「我可以掌握自身命運」的力量!我們要覺察到自己內心的恐懼,我們要為自己的恐懼負責。允許自己感受恐懼,接納自己內在的確有恐懼,這樣就夠了。

 

 

  其實我想分享因為我小時候愛吃奶嘴,門牙很大,有點暴牙。我覺得自信心低落,然後看到國小同學有戴牙套,所以我國中的時候也去戴牙套。我以為牙套戴三年,這件事情就結束了,沒想到的是,後面還要一直戴維持器,而且每天晚上都要戴維持器,要戴一輩子。醫生說:「沒有人的牙齒是整齊的,如果沒有每天晚上戴,牙齒的位置會跑掉。」我的已經跑掉了,我下排的牙齒有一個很大的牙縫。但是我寧願有牙縫,也不要一輩子,每個晚上都一直戴維持器,而且定期還要回去看牙齒矯正的醫生,我覺得這讓我壓力很大。所以我後來都不再戴維持器,也不再回診

 

 

  回到Anita的故事,即使她不想去看中醫,她的朋友仍極力說服她。她說:「Although something still didn’t sit right with me, I didn’t want to argue with Victoria. I respected the fact that she believed in Jen Tai, and I didn’t want to challenge her beliefs. I know from experience that when we are invested in our beliefs, we can feel a great deal of fear when others shatter them ─ unless those shattered beliefs are replaced by a new, more empowering possibility. I felt as though I were in a lose-lose situation ─ if I stopped going, I might not be doing what was best for my health and my body; but if I kept going, I’d continue to feel frustrated, stressed, and even fearfully dependent on Jen Tai.」

 

 

  我的翻譯:「雖然事情不對勁,但我並不想跟維多利亞爭吵。我尊重她很相信Jen Tai的事實,而我也不想挑戰她的信念。我從經驗知道當我們充滿信念,而其他人動搖我們的信念時,我們會感覺到相當大的恐懼 ─ 除非被動搖的信念被一個新的,更有力量的可能性取代。我感覺自己似乎在一個怎麼樣都輸的情境 ─ 如果我不去看中醫,我似乎就無法替我的健康跟身體做最好的照顧;但是如果我繼續去看中醫,我就會持續地感到挫折,壓力,還有為了自己對Jen Tai的依賴而感到恐懼。」

 

 

  我對這段超有感覺,因為這就是我目前的心情!最近,我已經從失戀走出來了,但是,我可以一個人在房間恐懼到哭,或者是悲傷到哭。我知道我已經遇到某種,連我都無以名之的瓶頸。沒有人罵我,沒有遭遇到強烈的逆境,但是我感覺生活就是不對勁。與其說我在尋找著什麼,不如說我在尋找方向。我知道這是我吸引來的,我自己選擇要來的地方,我也知道我有豐富的支援,但是,我到底要怎麼開始?我到底要怎麼做呢?我覺得我怎麼做都不對,進退兩難。我覺得單身很煩,但也覺得談戀愛很疲憊。我覺得出家很可怕,但也覺得結婚生小孩並沒有比較輕鬆。就好像現存於地球上的生活方式沒有任何一個選項是適合我的!

 

 

  Anita說:「Victoria had completely given her power away to the healer, and the thought of not seeing her for treatments for any length of time made Victoria afraid. She seemed to believe that her body did not have the wisdom to maintain health without constant and continual intervention. Although I couldn’t see it at that time, the truth was that I, too, was starting to lose my personal power to Jen Tai.」

 

 

  我的翻譯:「維多利亞已經完全把她的力量交給治療師,而且想到沒有辦法去看中醫就讓維多利亞感到恐懼。她似乎相信沒有持續的外在治療,她的身體沒有足夠的智慧維持健康。雖然當時我無法看到這一點,但事實上,我也一樣,我開始失去我個人的力量,把力量交給Jen Tai。」

 

 

  Anita說:「In fact, one of the vital differences between a good healer and a great healer is that a great healer guides you back to your own innate ability to heal and ultimately encourages your independence. Great healers know that we all have an innate wisdom, and they see their job as helping us get in touch with that wisdom. A lot of healers want you to stay dependent on them, even if they don’t do it consciously, because this justifies their existence…….But a great healer’s goal is to empower you by creating a channel for you to tap into your own natural healing abilities. This, of course, eventually makes the healer unnecessary. But for a healer, this is the price of greatness!」

 

 

  我的翻譯:「事實上,在好的治療師與偉大的治療師之間的重大差異是偉大的治療師會引導你回頭看見內在與生俱來的能力,並且鼓勵你獨立自主。偉大的治療師們知道我們都有內在智慧,而且他們將他們的工作視為幫助我們與那股智慧連接。很多治療師們希望你依賴他們,即使他們沒有意識到,因為這使他們的存在正當化。......但是一個偉大的治療師的目標是讓你有力量去創造一個頻道,讓你能夠開發你內在自然療癒的能力,最終不需要治療師。但是對於治療師來說,這就是偉大的價值!」

 

 

  所以在日劇《交響情人夢》裡,野田妹其實可以不要幫千田學長治好他的飛行恐懼症,這樣他們就可以一起留在日本。但是野田妹的愛不是佔有,是無私,是真的希望學長好。所以她還是幫助學長,一圓學長的歐洲指揮夢。千田學長果然有眼光,選擇這樣的女生啊!野田妹是偉大的治療師無誤!

 

 

  還有當初我在動物社會研究會的網站讀到這篇報導,讀到以下文字時我感到相當震撼:「不同於一般動保團體有宏大前瞻的遠程規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最大願景竟是二、三十年後解散,以消滅自己為職志,朱增宏笑言,這代表台灣動物社會福利已進入成熟階段,而這也是他與成員們樂見的結果。」

 

 

  Anita說:「The challenges in our lives are not an indication that there’s anything wrong with us; instead, they’re merely part of the journey back to ourselves…...Get in the habit of looking at your challenges as blessings. Instead of getting angry and frustrated when something isn’t going the way you would like, ask yourself, If this were actually a gift from the universe, what would it be here to teach me? You’ll be amazed how that shift in perspective can open you up to wisdom from within.」

 

 

  我的翻譯:「我們生活中的挑戰並不是指出我們哪裡有問題,反而,它們只是我們找回自己的部分旅途而已。.....讓自己養成視挑戰為恩典的習慣。當事情沒有照你想要的發生時,不去感到憤怒與挫折,反而問問你自己:如果這是宇宙送我的禮物,它在這裡要教會我什麼?你會吃驚於這個觀點的轉換竟然可以帶你回到內在的智慧。」

 

 

  然後Anita要我們問自己的問題,我都中獎了:

  • Am I constantly obsessed with working on myself, trying to “improve” myself in some way?

   我是不是一直以來都努力地試圖在我身上的某個方面「提升」我自己?

 

 

  • Do I always feel the need to seek external help from books, teachers, or gurus to advise me on how to lead my life?

   我是不是經常感到需要外在支援像是書籍,老師,或是靈性導師,來建議我該怎麼生活?

 

 

  • Do I give my power away to others by believing that everyone else has the answers I need?

   我是不是因為相信其他人有我需要的答案,所以把自己的力量都交給其他人?

 

 

  • Am I able to discern when I’m hearing the universe share guidance truly meant for me and when the advice I’m hearing is not actually in my best interest?

   我是否有能力分辨我正在聆聽宇宙分享而且真正對我有意義的指引或是我得到的建議事實上並不是我最感興趣的?

 

 

  • Am I too critical of myself?

   我是否對自己太挑剔了?

 

 

  我們要做的不是「能做得好」的事,而是「能讓我們感覺活著的事」RYAN GOSLING(雷恩葛斯林)發佈暫時息影時說,「我覺得我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了,好像該是時候休息一下,然後重新去想我為什麼要這麼做、該怎麼做,我想我的觀眾跟我一樣需要休息。」他跟媒體說,「我被給予越多機會,我就越容易搞砸,但你必須要為自由而戰,然後得到它。」所以我認為,懂得放棄機會也是很重要的一門生活藝術!尤其即使我們知道自己能力可以,但是感覺不是那麼對的時候。

 

 

  在電影《追婚日記》後半段,曲總跟杜拉拉說:「我很欣慰地看到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怎麼能放你走呢?」杜拉拉回答:「我別無選擇。」曲總:「你口口聲聲說別無選擇,究竟誰在逼你啊?是我,陳豐,還是你自己?Come on, congratulations.人力行政總監,即日開始生效,職級提高兩級。」杜拉拉:「謝謝曲總,但我心意已決。」曲總:「你不接受?」杜拉拉搖頭。曲總:「我只是想提醒你,得到這個職位有多難。」杜拉拉回答:「但是放棄它更難。」曲總:「It’s your life,你想清楚了?」杜拉拉:「從來沒有比現在更清楚了。謝謝您,拆穿我的別無選擇。」曲總:「這個(香水)給你,自己去創造奇蹟吧!Good luck!」

 

 

  重溫這段好過癮,小時候我就是會自己一個人在房間對著鏡子一人分飾兩角的類型。

 

 

  《Conversations with God(與神對話)》說:「If I do not go within I go without.」昨晚我突然領悟:「只要我還在尋找外在認同,我就會因為這份追尋,而忽視靈魂的聲音,而無法成為真正的我自己!」所以對我來說,首要任務就是接受自己的黑暗面(就像黑天鵝的Nina成功詮釋黑天鵝以後,她說:「I feel perfect.(我感覺到完美)」),接受自己是個人,認回完整的自己。愛上自己的可愛、光明面很重要,愛上自己的醜惡、黑暗面也同樣重要。要有這種認識,我才能做回一個完整的人。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P.116:「4月14日 完美主義

 

 

  只要是人,就一定會犯錯,一定會在問題中不斷掙扎,還得面對艱難的挑戰。

 

  力求自己要表現完美,只會延長這個過程,讓我們處於內疚和憂慮的狀態。『力求完美』具有強大的破壞力,會讓別人感到羞愧,也妨礙他人成長。

 

  凡是人都有人性和弱點,這是好事。我們要接受、珍惜這點。期望他人完美,只會讓我們陷入自以為是的道德優越感狀態期望自己完美只會讓我們不知變通,也會覺得自己不如人

 

  我們兩邊都要放下

 

  我們不必走任何一種極端,不必忍受別人加諸自己身上的任何事。我們還是要期待別人展現出適當又負責的行為,但是可以稍微放鬆一點。當我們不再奢求他人表現完美,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表現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當我們不再奢求自己表現完美,我們就會發現自身的美好

 

 

  今天,我會練習容忍、接受、喜愛別人原本的樣子,也接受原本的自己。我會努力追求平衡,不要對別人或自己有過多或過少的期待。」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P.97:「3月28日 平衡

 

 

  找尋平衡。

 

  用理性來平衡情緒。

 

  切割的同時,也要盡本分。

 

  付出的同時,也要懂得獲得回報。

 

  要工作,也要懂得玩樂;要處理公事,也要有私人活動。

 

  要照顧我們的精神需求,也要照顧我們其他的需求。

 

  要輪流替換照顧別人的責任和照顧自己的責任。

 

  關心別人,也要關心自己。

 

  盡可能對別人好,也要盡可能對自己好。

 

  有些人得彌補以前失去的時光

 

 

  今天,我會努力追求平衡。」

 

 

  說的就是我!我就是需要彌補以前失去時光的那些人,我人生幾乎都在向外尋求指引,然後不斷的思考:自己還需要補強這個,還要補強那個,要怎麼樣做我才可以在這裡生存,要這樣表現我才可以討人喜歡......,然後到現在我已經筋疲力盡(醫生宣告不治)。高中參加超多營隊,大學參加超多活動、聽超多演講,現在聽到要參加活動就覺得很恐怖。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練習》P.17:「1月12日 找到平衡

 

 

  療癒的目標是找到珍貴的中間地帶,也就是平衡。

 

  許多人的改變是從一種極端到另一種極端:多年來誰都照顧,就是不照顧自己,後來變得拒絕照顧任何人,只顧自己的需求

 

  我們可能多年來拒絕去體認、感受和處理自己的情緒,然後又突然跳到另一個極端全然深陷於我們所感受到的所有情緒。  

 

  我們可能感到極端的無力感,那種無能為力又像個受害者的感覺。接著,就轉向另一種極端,對周遭的人大肆施展權力。

 

  我們在為自己負責的同時,也要學會將責任分擔給他人。我們要學會照顧自己的情緒,也要照顧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我們要默默培養起信心來掌握自己的力量讓自己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和別人平起平坐

 

  療癒的目標是平衡,但有時候我們卻靠著走極端來到達目的地

 

 

  今天,我會溫和地對待自己;也要了解,有時為了抵達平衡的中間地帶,必須經過山峰和溪谷。有時候,要脫離溪谷的方法就是奮力躍上頂峰,再慢慢放鬆。」

 

 

  這正好印證了我昨晚的感覺!我昨天覺得我在體驗「過期」的感覺。以前情緒還很新鮮時,我拼命壓抑,不去感受,現在我打開塵封已久的情緒罐子,去體驗所有已經過期的感覺。所以我現在允許自己什麼都不想做,不想上進,全然沉浸在裡面。這正好說明了為什麼沒有任何外境,我獨處時卻有這麼多恐懼跟悲傷的情緒。

 

 

《怎麼還不愛Why Not Love》BY Rosie楊凱琳&余楓

 

 

 

 

  第一次看到這個MV時,想到2016年七月,參加第一次法鼓山舉辦的青年禪七時,一位很有內涵、深度的女孩兒跟我說:「如果不花時間停下來,就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像在洗衣機裡面攪。」不愧是中文系的寶貝,我覺得她說的很貼切耶!

 

 

  但是即便來到法鼓山念書,因為內在沒有改變,所以我還是經常有在洗衣機裡攪的感覺,因為還在往外追尋,還在不斷的跟別人比較,然後因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而產生很深的自我懷疑。直到最近,我終於看清楚自己生活中所嘗試的努力,背後的動機是「害怕落後別人」的恐懼,我才讓自己全面停機,往內在走,允許自己去感受以前禁止自己感受的,允許自己去做以前禁止自己做的。去尋找自己內在的平衡,盡可能地把過去的自己愛回來。

 

 

  再分享昨晚讀到令我安心的約書亞訊息:「你們來到這裡是為了製造一份不同,但只有當你真正信任你到底是誰的真相時才能做到如果你升起的想法在告訴你,你不夠好,那麼這就可能顯得是一件難事。因為你們中的許多人,對最初自然的生活和知曉,以及你的直覺從你童年的成長時就已被遮蔽。」

 

 

  以前哪裡有人告訴我「與眾不同」是很棒的?當我說我的婚禮想要請魔術師來表演時,我媽說我「標新立異」。當我說我希望我的婚禮請客時,全部都是素食,阿姨說:「你不可以逼我們吃素哦。」我姊說:「你們就愛逼別人跟你們一起吃素。」

 

 

  約書亞說:「光之工作者的靈魂有一部分使命就是要把一種新的意識帶到地球上。但是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對自己有堅定的信心。你必須信任自己的直覺或感覺的聲音。它不是以基於小我的方式,例如"我遠遠走在眾人之前"。而是用一種基於心的方式:通過欣賞和尊重你自己。因為那才是你的心與你說話的方式。很可惜,許多光之工作者在自卑感中迷失了自己他們與自己真實的需求與渴望失去了連接。你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格才能與社會的觀念斷開連接去成為你自己

 

 

  這就是今天我要強調的:變得有力和自我覺知的重要性。這是一個關於你內在男性能量的訊息。當我2千多年前還生活在地球上的時候,我時常需要隔絕自己以使自己記得我是誰在我的周圍有許多混亂的能量,尤其是那些來自我所親近之人的期望。我需要先遠離這些來保護自己,才能夠與真正的自己保持連接。我會經常獨自走入沙漠,去感受與上帝、神靈的連接,並且保持我的信心。」

 

 

  所以回到這首歌的歌名:「怎麼還不愛?」因為要先愛自己,先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啊!最後要吶喊一下:我覺得楊凱琳好美、好漂亮啊! 然後MV男主角余楓在影片1:40還有4:41的地方手上拿的是奧修(Osho)的書《愛:如何在覺知中相愛,同時無懼地相處(BEING IN LOVE)》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悅美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