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到我在拍哪一本書嗎?我在拍《一念之轉::四句話改變你的人生》。攝於素食餐廳「拾金現代茶館」(推薦)。很感謝攝影師因為覺得我有氣質就主動幫我拍下來,我真的很愛看書。說實在,你不覺得這張很有文青+療癒天后的酷勢(台語)嗎?


 

  《漂向北方》片段歌詞:「就像那塵土飄散隨著風向,誰又能帶領著我一起飛翔?我站在天壇中央閉上眼,祈求一家人都平安。」


 

  精準詮釋上面這四句歌詞的,莫過於恩師在6月22日跟我分享:「這篇(《專訪唐綺陽:秘密就是,人們想要的並不是答案》)很有意思,『所有受過苦的人都是很體貼的人』、『命苦的人都很大方、願意給予』。」因為都已經覺得人生很茫然了,還在祈求家人平安。


 

  今天我聽到「她住在背包客棧,找工作」這句話,不知道為什麼,我有種感覺:「這就是我該過的生活」。有些渴望在心上是抹不掉的,理智與渴望在拉扯,我只知道我想漂向南方。而且不去做的話,就這樣死的話,我會後悔的


 

  我覺得文憑是有用的,但是當它成了念書的唯一目的,那這個人就變得很可悲了,我是在說我。這代表我根本沒有熱情,所以我決定我要讓一切停止,我不要讓錯誤再繼續錯下去了,不懂的人以為我在放火,但站在我的角度來說,我在止血。我今天醒來之前夢我從教室逃出來,我真的很排斥為了考試而念書,經歷過轉學考以後,我真的受夠了。倒不是說我不想念書,我只是不想把考試當作抽打自己前進的鞭子,這真的很可悲


 

  12月24日,我跟恩師說:「最近一直有一種想去遠方,重新開始的渴望,其實也不一定要去遠方,主要是想要『重新開始』,不要在過去的爛泥裡攪和。然後我覺得去遠方是『重新開始』的捷徑,所以想去遠方,想要去沒有人認識我、沒有人熟悉我的地方。」有時候我覺得台灣無法容納我,我需要,也想要,漂向遠方。


 

  雖然《賽巴巴與我》P.73:「快樂之道不在於做你喜歡做的,而在於做你必須做的。」昨天我有被這句話「停頓」,很像被雷劈到一樣停止思考。


 

  《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P.63:「當你懂得以正念看顧自己的身體,你可以接著開始進入感覺的領域了。當你靜觀感覺,即是能夠覺察每一個生起的感受,無論它是愉悅的、不愉悅的,中性的或是混雜了不同感受的。照顧痛苦的感受之前,我們可以先學習照顧那些不痛苦的感受


 

  佛陀建議我們,在處理痛苦的感受之前,我們需要先孕育喜悅與幸福的感受來滋養自己。就好像一位外科醫生判斷病人的身體太虛弱,不適合接受手術,他會建議這位病人先多休息,養好身體,讓他能夠承受手術。因而,當我們專注於痛苦之前,我們需要鞏固喜悅與幸福的基礎我們需要由喜悅開始,喜悅與幸福一直像種子一樣存在於我們的心識之中。」


 

  《巫士唐望的世界》:


 

I said that pictures and recordings were indispensable to my work. He said that there was only one thing which was indispensable for anything we did. He called it "the spirit".


 

中譯:我說錄音與照片是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他說只有一件事是做任何事都不可少的,他稱它為「精神」。


 

One can’t do without the spirit,” he said. “And you don’t have it. Worry about that and not about pictures.”


 

中譯:「一個人不能沒有精神,」他說:「而你就沒有。先擔心這個,不要擔心照片。」


 

”Lies are lies only if you have personal history.”


 

When one does not have personal history,” he explained, ‘nothing that one says can be taken for a lie; Your trouble is that you have to explain everything to everybody, compulsively, and at the same time you want to keep the freshness, the newness of what you do. Well, since you can’t be excited after explaining everything you’ve done, you lie in order to keep on going.”


 

  沒錯,我真的很厭倦「解釋」這件事,為什麼每件事我都要向每個人解釋?重點是,有時候我解釋了跟沒解釋一樣,縱使我解釋了,他們懂嗎?就像我2014年年底打1995的時候,說實話,我覺得電話另一頭的她根本不懂。所以解釋的目的是什麼?博取對方的認同?使對方更理解我如果兩者我都不需要呢?為什麼要解釋


 

"You see,” he went on, “we only have two alternatives; we either take everything for sure and real, or we don’t. If we follow the first, we end up bored to death with ourselves and with the world. If we follow the second and erase personal history, we create a fog around us, a very exciting and mysterious state in which nobody knows where the rabbit will pop out, not even ourselves.”


 

  我覺得這也是直銷當時比課業更吸引我的地方。


 

When nothing is for sure we remain alert, perennially on our toes,” he said. “It is more exciting not to know which bush the rabbit is hiding behind than to behave as though we know everything.”


 

  我記得有個諮商師曾經跟我說:「低潮的時候,是妳最貼近自己的時候。」我認為今晚就是那個最貼近自我的其中一個moment。沒有人拉我,也沒有人拉得住我


 

  5月8日,恩師傳給我三張照片。她說:「這幾段,回應妳寫的《為什麼我要這麼苦?》。」她說:「我傳給你的書頁是從《靈性煉金術:激勵人心的約書亞靈訊》這本書出來的。」


 

  覺得看照片看的很吃力的鐵粉可以看這篇網友分享的《光之工作者和他們的父母》,內容和照片的一模一樣,字還大多了。放照片只是想要證明恩師很用心,而且她真的有拍照跟我分享。我真的很感恩有她一直陪伴在我身旁,就像隱形的翅膀,她幫助我飛翔。


 

 


 

  我很認同以下從文章中抽出來的,這幾段。


 

1.光之工作者比其它人更願意教導和療癒別人,幫助人們發展出以心靈為基礎的意識。(我最近真的成功幫助一些朋友轉念,但我沒有智慧,遇到一些不想往內在走的朋友,會想嘆氣)


 

2.他幾乎是本能地去做一切可以讓能量再次流通的事。


 

3.為了尋找情緒上的出路,他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情況:既愛父母,又與他們不同。(這裡卡關卡了好幾年,直到最近才走出來)


 

4.你展開旅程的環境並不友好,和家的感覺大不相同,你必須僅以感受和直覺為指引,為自己創造家的能量。(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想漂向遠方)


 

5.你幾乎總是最先在你所處的環境中這樣做的人,直到後來才遇到意氣相投的靈魂夥伴。你獨立戰鬥,這代表你是個真正的戰士;你必須依靠自己找到出路,如此一來,你就會吸引志趣相投的人來到生命中,他們反映了你的覺醒狀態。


 

6.為了發現自己的光經歷的孤軍奮戰,對你是最沉重的負擔。在靈魂層面上,你有意識地選擇了這樣的路,但對一個有血有肉的孩子來說,那過程是痛苦的,且深深傷害了你。我勸你去感受並辨識出這種內在的痛苦,因為只有與它連結,你才能把它轉化並釋放掉。一旦找到了那個稚嫩的肩膀上背負着疏離十字架的內在受傷小孩,你就抵達了重擔的核心,而解決辦法也就不遠了,你只需要用全然的、深刻的覺知去擁抱那個孩子的痛苦


 

7.透過覺知,慈悲和尊敬的能量可以被傳送到內在小孩那裡。只要跟自己在一起,只要真正去愛和珍視自己獨特的部分,你就能舉起十字架。這就是帶孩子回家,並完成自己身為先驅的使命。


 

  我必須誠實的說,有時候我真的覺得很孤單。像12月19日,我就跟恩師說:「老師,這是我最新完成的網誌(《真正的,被理解了!──這篇就是你現在100%需要的......》)。我很想要問您讀過文章中英文詩的感覺?想聽老師的分享。因為我覺得真的是深入骨髓,一開始說的症狀,幾乎每一行都講到我的心聲,就像佛陀經常會為了別人根本不覺得困擾的事情困擾,我也會為了別人不覺得憂鬱的事情憂鬱,然後我又無法向那些人請教,他們愛我,但是沒有能力幫助我。然後我就在這篇文章裡找到一部份的答案,還有很多答案我要慢慢找,慢慢活,這樣我才能夠慢慢拼湊出來完整的自己。


 

  我覺得在別人看來我是在無病呻吟,但我主觀的認為我不是,就是覺得哪裡很不對勁,哪裡怪怪的,需要改。所以就想自己找答案,不想對外求救。任何人嘗試給我的救生圈,我都願意套套看,看能不能讓我飄浮起來。恩師回答我:「我覺得我懂這首詩的意思。」我說:「哇!不愧是同道中人!」就像金城武演的電影《喜歡你》,男主角懂得欣賞女主角做的菜,女主角就滿足了。所以我覺得我算是滿知足的人,我的要求沒有很高,但又好像很高,不是那麼容易滿足?很矛盾。有時候我會質疑自己是不是要求太高?但是心騙不了人哪。


 

  7月16日,我打了一大段生活心得跟恩師分享,她回覆:「『因為我自己這樣走過一遭,所以我遇到人,聽他們說話,我就會知道『症狀』在哪裡,這個人的狀態怎麼樣。身口意創造一切,不是身分、權力、地位。看到世人的追求,就是在追求煩惱、受苦,所以就真的開始體會到『顛倒夢想』。』這一大段書寫,真的是覺察後的大智慧,值得反覆一讀再讀,非常喜樂平安。」


 

  12月10日,我跟梵唄王子聊天,他跟我說:「你想聊的是比較深層的東西,你反而是要引導他們的人。我覺得會引導的人一定是觀察自己很深的人,這觀念在某次的禪七也聽繼程法師說過,主七法師的心要比禪眾細,才能帶的好,這是相同的道理。因為你是很認真在觀察自己內心的人,引導有個很大的學習,那就是到底怎樣才能讓對方得到好處呢?這個好處是依當下而定的,如果他需要敞開那就敞開,若他需要悲傷那就悲傷,所以引導的人心要很專注的貼在對方身上,要為對方去思考。當我在聊重要的議題時,我內心會先提起,怎樣做才能讓對方得到好處怎樣才能圓滿的解決這個問題?先有了這樣的感覺,然後才去思考。你可以常常這樣的思考,這是個好的練習,就是當你遇到別人的困境時,先想想如果是你,你可以怎麼做?如果他來問你,你可以怎麼幫助他脫離困境?」


 

  我問:「你說如果我是當事人,遇到跟他一樣的困境,我會怎麼做?

是這個意思嗎?」梵唄王子回答:「嗯嗯,常常做這樣的思考。當你遇到的時候,自然而然反應就會比常人迅速,因為你已經做了準備,你也會比常人敏銳的發現問題存在。這是因為不斷練習,不斷貼近他人,而產生的視野。」


 

  那我呢?那我呢?那我呢?誰來理解我?我知道一定有人可以理解我,來吧,我在這裡


 

  之前我不敢面對,是因為我需要時間沉澱,想清楚。我很感謝身邊陪伴著我的人沒有逼我,給我時間、給我空間。真的,萬分感謝。有些事情,只有當事人才有機會弄清楚

 

 

 

 漂向北方 BY 黃明志 feat. 鄧紫棋

 

招手 可以解讀為:「掰掰,我要走了,我要漂向遠方了。」也可以解讀成:「來吧!智同道合、理解我的人們,來跟我面對面認識吧!我知道你們也在等我這次我不是說說的,我是真的想走了,走去有人理解我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悅美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