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把刀有出一本書叫作《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這句話聽在我耳裡,實在是太可怕了(所以這本書我沒有讀),還是聖嚴師父對「慢活」的開示比較深得我心,因為比較放鬆。


 


 

  雖然我不見得會參加很多的活動,但朋友都知道,我是停不下來的人。Always有奮鬥的目標,Always往什麼地方前進。雖然目標不見得很世俗,旁人不見得可以理解,甚至覺得我很荒唐,但朋友當久了,也就習慣(不見得認同)我的作風了。


 

  高中的暑假就開始參加大學舉辦的營隊,大學以後,就開始參加社團活動,甚至做直銷的時候晚出晚歸,我很討厭那樣拋頭露面,不知為何而忙,卻忙得團團轉的自己。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跟社團朋友一起吃消夜聚會聊天,回到宿舍已經凌晨一點了,我還是要花時間獨處,沉澱自己。就在那個夜晚,讓我意識到我對獨處的需求


 

  最近我才知道為什麼18歲時做直銷有一次被摸大腿,然後一直被拒絕,哭得唏哩嘩啦,我還撐了一百天,而且五月的時候我還狂約人吃飯,連上線都很驚嘆:「妳朋友怎麼這麼多?」我覺得從這邊看得出來我的特質,就是我很讓人安心,所以約認識的人,我都約得出來,不會讓人有防備心。


 

  然後我覺得我願意一直約人是因為我會跟他們聊他們的夢想,我很喜歡聽這一段,我很喜歡跟人聊得很深,這真的是我的興趣,我不喜歡膚淺的對談,我覺得很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我喜歡聊入骨髓,聊到人的內心深處。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喜歡寫網誌,記錄我「認識自己」的點滴過程。


 

  最後,我做的那間不是很知名的直銷,他主要銷售的產品是減重、美容。關於減重,姊寫過這篇《我為什麼要變瘦?──關於減肥的六種迷思》,至於美容,我昨天才分享這篇《如果我撕下面具,你會喜歡真實的我嗎?》。由此可知,寶寶對公司產品完全沒有熱情。


 

  這些大學歷程,再加上我覺得人生沒有一個階段對課業全力以赴的後座力是我研究所堅決不接社團幹部,不想淌渾水外加捅馬蜂窩(原意:是拿著棍棒去捅馬蜂窩,而後馬蜂麻煩四處逃竄,並會對入侵者進行反擊來保護自己。 比喻:自己給自己招惹麻煩)


 

  但是,壓力不是外來,而是從內湧出,所以我現在經常還是覺得很緊繃,內心緊張、恐懼,且疲憊。雖然死亡令我恐懼,因為總覺得我有很多事情還沒有完成,但有時候我真的很羨慕死去的人,他們已經安息,已經不用奮鬥,停止忙碌了。尤其在我知道死亡沒那麼可怕(《因為我存在,所以我值得被愛 ── 紀念我與Anita無遠弗屆的邂逅》這篇有提到)以後,更是覺得能死去真好。但我知道我遲早都會死,不用這麼《拼命去死》(看著九把刀的書名,會覺得他是不是其實活得很辛苦),而且我還在呼吸,所以必須受報還願,所以我就繼續盡我的本分:呼吸。呼吸是很神聖的,呼吸等於接納自己的生命。所以活著的我們都是很神聖的,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就是《神聖的你:活出身心健康、快樂和全部的潛能》(問:這篇是打書文嗎)。


 

  《活出當下的平靜》第十五篇,P.66。


 

The struggle

奮鬥

 

The struggle never seems to stop ──

奮鬥似乎永不停歇

 

you think the last wave’s washed over you

你以為最後一浪已沖刷過去

 

and at last you can relax

終於可以放鬆休息

 

let your guard down and look around

卸下防衛,環顧四周

 

but already there’s a new wave

但已有另一波新浪

 

rising and rolling toward you.

升起,朝你滾滾而來

 

So you sigh and steel yourself for pain

於是你嘆口氣,讓自己堅強面對疼痛

 

and suffering shivers through your bones again.

而苦難顫抖,再次貫穿骨髓


 

The Buddha wasn’t wrong ──

佛陀沒有錯

 

life is a dark rainbow

生命是一道幽黯的彩虹

 

with a million different shades of suffering:

挾帶百萬條深淺不一的苦難

 

trauma coiled so tight inside your mind

創傷緊緊盤據心頭

 

that you can’t locate it, let alone release it;

你找不著它的位置,更甭提釋放

 

failures reverberating from the past

失敗從過去迴盪著

 

dread of the future unfolding

對未來的懼怕開展著

 

self-defeating thoughts too ingrained to dislodge

自我挫敗的思維太過根深柢固無法移除

 

neurons misfiring, hormones rising,

神經元發射失敗,荷爾蒙升高

 

nerve endings exposed or agitated;

神經元末梢暴露在外或躁動不安

 

too many demands like hungry children

太多的強求猶如飢餓的孩童

 

screaming for attention;

尖叫著博取關注

 

too many different streams of information

太多不同的資訊流

 

bombarding and cluttering your brain.

轟炸、塞滿你的腦子


 

Contentment is an uneasy truce

知足只是一紙不安的休戰協定

 

a precarious balance that always breaks.

一份危險的平衡,總是破裂


 

But sometime there’s a moment between the waves

但有時,波浪之間有一個片刻

 

when time splits open like an atom

時間像原子一樣裂開

 

and suddenly you’re floating beyond sorrow

然後驀然間,你漂浮著,超越悲傷

 

part of a brilliant mosaic of meaning

部分蘊含意義的亮麗鑲嵌

 

that makes anxiety seem impossible.

使焦慮看似不可能

 

A blazing symphony of harmony

一首輝煌的和諧交響樂

 

and you’re completely attuned, participating ──

而你完全契合,參與著 ──

the harmony is you, and playing through you.

那份和諧是你,同時透過你演出


 

And even though you have to come down again

儘管你必須再次回落但每一次

 

each time the waves lose a little strength

波浪都失去些許力度

 

the suffering grows less substantial, lighter, and thinner

苦難變得少些、輕些、薄些

 

like a ghost you can almost see through.

就像你幾乎可以看穿的幽靈


 

  最後一段是很有道理的,我21歲的時候覺得原生家庭難以面對到離家出走,然後26歲的現在打完默照49以後,原生家庭在我心中還是會產生煩惱心,但我已經覺得每一次都是練習,看看這次我怎麼樣面對、處理,看看我這次有沒有跟上次不一樣,處理方式的副作用有沒有變少,很像在打遊戲、破關。就像聖嚴法師遺言說偈:「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我們都在作夢,都在空裡哭笑。不是只有睡覺時在作夢,醒著也是在作夢。


 

  「那份和諧是你,同時透過你演出」這句詩說中我心生的地方是,昨天恩師跟我說:「這篇文章規模真的很驚人!」(《因為我存在,所以我值得被愛 ── 紀念我與Anita無遠弗屆的邂逅》這篇有一萬一千五百多字,七個小時的工作時數)


 

  我回答:「這篇真的很長,想到什麼就拉進來。打網誌的動力真的是因為覺得:『這是我的使命,我要把這些訊息分享出去』,不然單純為了吸引別人的關注或衝人氣的話,我可能早就撐不下去了。」


 

  我很喜歡泡裸湯,而且一泡可以泡很久,朋友問我說:「妳泡湯的時候在想什麼?」我說我會默念心經(我唯一背得起來的「經」)或佛號,因為在念經的過程中,會有想法從平靜中升起,我特別相信從無思無想中繃出來的想法。


 

  至於為什麼喜歡泡湯?因為《原始點健康手冊》P.23第三部分「調因」寫著:「所有疾病皆因體傷及熱能不足所致。故不論由何種因素〈緣〉引發,亦不論診斷為何種病名及病因〈果〉,分屬慢性或急性、內科或傷科,其處理方法都是一樣的:按推原始痛點,並用內外熱源溫之內熱源包括溫熱性中藥、溫熱性飲時;外熱源包括太陽光、溫灸、溫敷袋、電熱毯、電熱器、遠紅外線、暖貼、薑粉〈可外敷傷口〉、溫薑湯、溫薑汁〈鮮薑榨汁加溫,用法同於溫薑湯〉、鮮薑泥等。此論亦適用於多種動物。」


 

  不敢說自己非常養生,但是我保溫杯不離身,盡量喝溫開水。當然這也受到一位中醫師影響,他說在任何狀況下,不要碰比體溫低的食物,這就是加強內熱源,所以我也會讓來福喝溫開水。

 

↑2016年3月的來福,這張我很努力的喬,就為了讓牠跟美美的水一起合照。這是我第一次養狗,我還為了牠寫寵物日誌。而且真的是老大照書養,那時候還很認真的看《報告狗班長》,以及戴更基醫師寫的養狗書籍,還寫了《如何輕鬆遛狗、讓狗狗坐的安定、在家不亂吠、外出不跟別的狗對吠?》及《該替狗狗買胸背帶還是頸圈?》。這都是2016年3月的產物。


 

  《報告狗班長》這集我只有看前面一小段,我覺得狗班長就像禪師一樣,帶著狗狗冷靜。狗狗做得到,牠只是需要有人帶著他一起做到,至少第一次要有人示範,讓牠發現牠的潛能。來福以前會咬我們,而且是咬到流血那種,我們都很頭痛。我不是狗狗的禪師(我甚至為了改善自己的心態,還買《當下的教養:找回你的自我覺察,就能教養健康小孩》來看),我的家人也不是,所以後來我們請吳小童老師來幫來福家教,現在來福真的比家教前乖超多的,不再有流血的場面出現。朋友跟我說:「妳們家真是太好了,如果是我的話,可能不會想要養牠。」


 

  默照49包含了三個梯次,如果聖嚴師父在三個梯次都講了某件事,就代表那件事真的特別重要,所以他要講三次,參與全程49天禪修的禪眾,也就聽了三次。有一件事就是佛陀說我們修菩薩道要學五明,自利利他。五明是哪五明?即內明、醫方明、工巧明、聲明、因明


 

  對我來說,原始點屬於醫方明的範疇,推薦大家可以學習。記得我是2016年3月聽張釗漢醫師兩天的演講,那時候來福才剛來,我本來不想去聽。喜娘說:「狗可以自己在家,如果妳不去聽,就不要養了。」為了養來福,我就去聽了。還好我有去聽,我在宿舍有用原始點的原理幫助同學,在家也幫助過家人與自己,還滿有效的。


 

  原始點也對我的人生觀頗有影響,《賽巴巴與我》P.56:「巴巴以元子裡的一棵樹來比喻,當我們發現樹葉枯萎,便升起慈悲心,我們接上水管,向樹葉噴灑活命之水,可是它們沒有反應:水對它們沒有用。但是若我們不澆葉子而澆根,則那活命之水就能迅速順著樹根、樹幹而上,直抵枝、葉、花、果。同樣的,若我們匯聚自己所有的愛,以那滿滿的愛去愛上帝,則我們的家人與朋友自然也會得到他們所需的愛。」對我來說,按推原始痛點,就是「澆根」。現在遇到問題,我也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以當我統計被預警,可能會延畢時,我感到很崩潰,讀《了凡四訓》。朋友問我:「為什麼妳不是K統計,反而是K《了凡四訓》?」


 

  從小到大,了凡四訓我讀了不只一遍,但是在2015年那次讀了《了凡四訓》以後,我一天改吃素食,這個親身經驗讓我對「因緣到時迅速改變」充滿了樂觀,拿出來鼓勵朋友時也極具說服力。阿姨前不久問我說:「妳有要改吃肉嗎?」我回答沒有,因為聖嚴師父在默照49的開示說,如果吃肉可以讓身體比較健康、活久一點,信眾大概會希望他吃肉,但是寧可死也不可以吃肉。聖嚴師父說悟達國師長人面瘡的時候,也只有膝蓋吃肉,嘴巴也沒有吃肉。因此以後,我把師父的開示謹記在心,一輩子吃素就像戒律一樣,在我心中是不能破的。


 

  其實,連下文章標題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奮鬥。其實以前,下標題這件事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很佩服那些標題下得很好、很吸引人的人。但是隨著看過的書籍與文章大量增加,我發現我現在看書注重的是內容,是紅花,標題反而是陪襯的綠葉,是方便人們討論而來的產物。所以我覺得不管下什麼標題,重點是內容。所以現在下標題漸趨隨性,也可以解讀成下標題下得比較放鬆、隨緣,我只要把我真心覺得受益、有感覺的事情鑲嵌在文章裡,有緣人自然就會點進來看。你問我為什麼?因為他是我的有緣人哪!像現在讀到這裡的你,就是我的有緣人。


 

  如果82歲的姑婆所說:「期望愈大,失望愈大。」我發現讓自己放鬆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不斷降低自己的期望,不論是自己對自己的期望,亦或是自己對他人的期望。這個幫助自己放鬆的方法我在現階段還滿常用的。


 

  像我有希望別人理解我的渴望,有時候會覺得:「怎麼都沒有一個人,他/她可以完全的理解我、認同我、稱讚我?」現在覺得這個人最好的人選就是自己 6月19日,恩師跟我分享一位一個做家庭輔導的朋友跟她說:「成為自己內在的父母。」 我覺得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希望自己可以理解、認同、稱讚自己,這是有辦法努力,而且主控權完全在自己的目標。但我還是有希望有我之外的人可以理解我的需求,但是希望出現這麼一個人,雖不是完全不可能,但也不之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因此我認為不如就採用「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分散投資風險的做法,我的A部分,有一個朋友理解,B部分,有另一個朋友理解,以此類推,這樣就有很多部分被理解了,而且交友又可以很多元,多全其美(這成語我自己發明的)!


 

  從文章風格可以看得出來我今天心情滿輕快的,開了很多個不知道你笑不笑的出來的玩笑,這全都要歸功於一行禪師。睡前讀了《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覺得很療癒,想跟大家分享。P.70:「刷牙、準備早餐、走向禪堂的途中,每一件事情、每一個腳步以及每一個呼吸,應該帶給我們快樂與幸福。生命已經充滿痛苦,我們無需製造更多。


 

  多年前我在南韓首爾弘法,當地的員警為我們能夠修習型禪作了多項安排。他們安排了一條道路讓我們行禪。但帶領行禪那天,我發現舉步維艱,因為有數百名攝影師圍著我,我根本無路可走。我跟佛陀說:『親愛的佛陀,我放棄了。你幫我走吧。』佛陀即時到來並開始行走。那條路通暢了。這次經歷之後,我寫了一系列關於修習的詩,這些詩可以隨時應用,但最適合在修習行禪與正念呼吸遇到困難時運用。」


 

  我一看到「親愛的佛陀,我放棄了。你幫我走吧。」這句話,我就立馬落淚,所以我內在真的覺得生活是一場奮鬥,真的很辛苦。然後讀了一行禪師作的詩,我也覺得放鬆很多,在這裡跟大家分享,詩從《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P.71開始。

 

  

讓佛陀呼吸,讓佛陀步行。

我無需呼吸,我無需步行。

 

佛陀在呼吸,佛陀在步行。

我享受呼吸,我享受步行。

 

佛陀就是呼吸,佛陀就是步行。

我是呼吸,我是步行。

 

這裡只有呼吸,這裡只有步行。

這裡無人在呼吸,這裡無人在行走。

 

呼吸而安樂,行走而安樂。

安樂就是呼吸,安樂就是步行


 

  《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P.73:「開始的時候,我們可能相信必須有人才會有呼吸;必須有人才能行走。但事實是,只有步行與呼吸就足夠了我們不需要一個行走者,也不需要一個呼吸者。我們只須要留意到那裡有步行不行在進行,那裡有呼吸在進行。


 

  以雨為例,我們習慣說正在下雨,這個說法很有趣,因為如果沒有下雨,沒有落下,那根本就沒有雨這回事。因而,雨就是落下的那個動作。我們不需要一個『雨者』〈rain-er〉,我們只需要雨。當我們說風吹著,這同樣有趣,因為如果沒有吹,就不是風了。我們不需要一個『吹者』〈blower〉。因此,『雨』或者『風』已經足夠。步行是同樣的道理。我所指的佛陀的步行只是步行,但那是高品質的步行那樣的步行令人樂在其中,這是正念的步行──那裡充滿寧靜與喜悅。佛陀就是那呼吸,佛陀就是那步行。那樣的步行充滿寧靜與喜悅,這是正念的步行。」


 

  《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是梵唄王子推薦給我的書,然後默照49有聽法師開示分享他曾經去一行禪師在台灣的道場學習,法師說每當聽到缽聲一響,就要把手邊的工作停下來呼吸。這個訓練對法師的影響是,到法師在法鼓山領職,每當聽到電話鈴一響,他不會馬上接電話,他會先停下來呼吸。這樣就可以用正念來迎接打電話來的朋友(雖然接電話前還不知道是誰),放鬆的接起電話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意思是「無量壽、無量光」,是一句很吉祥的祝福語)


 

  法鼓山的行願館也有賣《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所以對一行禪師的教誨,我是很放心的。


 

 You're Welcome BY Dwayne Johnson

 

 


 

  《海洋奇緣》是一部很棒的迪士尼動畫電影,我很喜歡。近期特別佩服電影裡沒有愛情元素卻很好看的電影,我覺得很厲害。


 

  這首歌是闡述莫娜終於和半神人毛伊見面了!毛伊很頑皮,自己一直說:「不客氣。」至於為什麼就要請各位自己看電影了。總之,「不客氣」就是這首歌的歌名。


 

  因此我也要學毛伊,你一定很感謝我打這麼多文章,分享這麼多書和自療資源吧?不客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喜悅美眉 的頭像
    喜悅美眉

    喜悅美眉

    喜悅美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