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分享的文字仍出自於 《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動手處理消耗你的人, 擺脫煩雜忙的互動,過你想要的理想人生》。
「關係的跌宕,就像四季的更替,假使我們一直不願意正視關係是會隨著時間質變的,一昧的推崇桃園三結義、鮑叔牙和管仲等那種一輩子相挺的情義,很有可能這樣的執著,反而會為我們帶來更大的傷害,猶如酷暑一直不消退、寒冬遲遲不離境,所造成的負擔是更為劇烈。…..
此時,如果爸媽不願改變相處模式,仍舊想要掌控孩子,子女做任何決定都得經過父母的同意,那麼孩子的自我就會慢慢在這個過程中被謀殺掉,成為關係的禁臠。……
明遠不敢違逆父母,切割和父母的關係,捍衛自己所組的新家庭,到最後老婆鐵了心的離婚,成為明遠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我其實看得很清楚,呼麻哥就是這種人,他就會為了避免愧疚感而委屈自己。我覺得到他死的時候他一定欠下了很多自己的帳,就是他這輩子並沒有為自己而活。這跟聖嚴師父或繼程師父是不一樣的,假裝不來。聖嚴師父的為大家活,就是他為自己活的極致。
菩薩戒的精神就是止一切惡、修一切善,饒益一切眾生。我認為動手清理關係就充滿著「止一切惡」的精神!
「適時的叛逆和割捨,雖然會帶給關係很大的衝擊,但藉由激烈的討論,我們也才有機會聽見彼此心裡最真的在乎。倘若因為害怕衝突,隱忍,維持表面和諧,賠上的是最珍貴的人生主導權。
《假性親密關係》作者史秀雄認為『從一段痛苦的關係逃脫,就像是被鱷魚咬著大腿,如果不抱著犧牲這條腿的覺悟,很可能會喪命。」
說得真好!昨天我又吼了呼麻哥,因為他一直踩線,他竟然跟家暴男說我跟「被家暴女孩」有聯繫,然後家暴男開始在臉書加我好友,想找我聊天。我怕到報警,我覺得呼麻哥真的很白目,竟然置我於險境之中,然後他說他這麼做只是希望家暴男可以知道「被家暴女孩」還深愛著他。但也不需要把我拖下水吧?人身安全是我的底線。憑什麼我就要怕他生氣?怕他生氣我就不能生氣?分手那一次也是,我忍很久了,為什麼每次都是我要忍?難道就只有他能生氣?這次我們的關係真的走到盡頭了,他已經把我對他的所有喜歡給一點一滴地消磨殆盡。我想我們互相,我之於他也是如此。但我們都沒有必要再扮演對方眼中的乖寶寶,我們沒有必要取悅對方。自此我真正認清,道不同,不相為謀。咱們井水不犯河水,這次分手49天走到底,比起2017年還是進步神速的。雖然很慢,但一次比一次快,已滿足!每次翻臉後都會覺得:「早點翻該多好!早翻早好!這才是我們該有的距離!而不是為了迎合對方委曲求全,這是我過去很擅長表演的把戲之一!」每次做自己都越來越熟練,這感覺真好!因為表達自己的想法、心聲、情緒,對東方小孩而言真的很需要勇氣!
「畢竟我們都成長在一個人際牽絆非常高的社會,很容易內化許多外界的期待,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順著前人的腳步,工作、結婚、生育,盡可能偽裝的跟別人一模一樣,藉此獲得安全感與歸屬感。但別人感覺滿意的人生,不一定是觸動你的風景。」
這一直都是難為之處,當初我進希爾頓某分店當房務員,我聽大家說這是這個小鎮上房務員最好、工時最穩定的飯店。一開始我還因為錄取「第一志願」沾沾自喜自己的好運,結果床最重,我受不了。所以我認清適合別人,別人心目中的top 1,其實並不見得適合我。相反地,現在做殘障照護,就覺得過一天是一天,先把欠媽媽的錢賺到、還完再說。然後有人覺得做殘障照護要把屎把尿很委屈,但我反正是回不去做那些清潔、廚房助手的背包客工作了。所以人各有志,各取所需。
「真正破壞關係的不是表面的衝突事件,而是我們不接納自己,或是別人硬要我們變成他們喜歡的模樣。就像芸亭,當她勉強自己變成爸媽想要的模樣時,表面上關係是親近的,但事實上,她對爸媽藏有怒氣。」
我終於知道擺脫憤怒其中之一很重要的方法了,就是:不要勉強自己變成別人想要的模樣!說來簡單,做來難度挺高耶!而且還要思考一下具體化的方法,以免徒勞無功。
「儘管我們都知道割捨關係包袱並不容易,會引發許多罪惡感和愧疚感,但有時短暫的痛苦,是為了更長遠的幸福。……
我所謂的『清理心理空間』,是要鼓勵大家調整讓自己辛苦的內在信念、拒絕無條件配合外界的要求。你不必然每一次都要切割整段關係,但你得有勇氣割捨讓你不舒服的期待。假使對方仍不尊重,那麼隔離與告別式必要的代價,目的是找回對自己生命的掌控感。」
我昨晚跟朋友聊天聊到三更半夜,之後剉到不敢睡,然後就打電話給警察。然後白天的時候接到主管電話說我要上班,但見鬼了我之前並沒有收到這週的班表。所以一整天沒睡的我在值班的時候,就度估了,然後還讓主管在房間門外等了十五分鐘,因為我電話切靜音,我跟被照顧者一起在房間裡面午睡。後來主管問我:「怎麼會在值班時睡覺?」我就如實回答說昨天有一些特殊狀況,我一夜沒睡,然後主管也沒說什麼。所以我現在已經漸漸放掉完美主義,不需要因為一次的失誤就全盤否定自己!反正這一份做到底了,就換下一份,還有工作做的時候就先做囉!
「如果我們不能接受,關係的汰換與切割是必然的,那麼我們就會在心裡頭住進太多人,造成我們的負擔。就像一間房子,東西只進不出,堆積如山的雜物就會癱瘓主人的生活。」
我基本上就是這種模式,所以照片經常爆掉,因為我都一直拍,然後很少回頭看,好反映我的人生態度與哲學。其實就算是禪堂運營,最好的運作方式都是一開始進來的禪眾固定,然後只出不進,繼程法師的禪十四就是這樣運作的。
「忍耐看似是一條比較簡單的路,但後頭等待的卻是無盡的黑洞……。兩相權衡之後,她選擇積極面對,不為了一時的和諧,放棄自己的認同。……讓先生明白成全不是放棄,別人的快樂,不一定都需要自己給。」
我就是經常卡在「如果她/他連我都沒有的話,要怎麼辦?」但其實這真的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就拿被家暴女孩來說,她其實有朋友、有諮商師、有警察,還有其他專業人士在協助她,所以她的快樂並不需要唯我獨尊,由我來給。做人不需要這麼自大,我從這件事情學到捲進自己不舒服的關係就沒好下場!
「過往的教育,花了許多力氣教會我們建立關係,卻很少告訴我們如何學會割捨、放手,捨去不需要的累贅,去對的地方找答案,而非待在讓自己委屈的地方哭,才能建構出自己理想的關係,不讓糾纏的人際問題讓自己痛苦萬分。……藉由學會清理心理空間,只承擔自己負荷得了的關係,不再活在別人的眼光下。……不再透過擁有眾多關係來定義自己的價值。
清理心理空間,看似排拒、無情,可這麼做才能和你真正想要好好連結的人在一起。唯有你勇敢地將關係中造成你痛苦的包袱切割掉,你想要的幸福才會來到。」
我一直無法衡量什麼程度是自己可以負荷得了的,昨天我才跟朋友討論:那些一開始很吸引我的,最後都變成我最看不慣的!朋友說:「因為一開始妳因為自己沒有而覺得很嚮往,但是到最後妳發現就是因為妳不想要,所以妳才沒有。」我很認同,我說呼麻哥一開始會吸引我就是因為我覺得我已經是生生世世的佛教徒了,我會持守戒律,所以看到呼麻哥的不落俗套與自由奔放,好是心生嚮往!殊不知,我的確承受不了他的不可預測性,我覺得把我整個能量都消耗在擔心與猜疑上面,所以還是有行事準則與原則的另一伴比較適合我,起碼對我的心靈比較滋養。還有呼麻哥的害怕孤單,都把他的時間拿來跟酒肉朋友相處,一直薰習,這點對我來說真的很可怕,心理壓力無限!說到這,不禁好羨慕陳意涵遇見她先生呀!我希望能找到一個和孤單和平共處的另一伴,不然我都要擔心他會為了排遣孤單而去做什麼狗屁倒灶的事!自此,前提是我接受自己的搞操煩。
「與他人連結如此重要,理論上,我們都應該選擇懂得疼惜、尊重自己的環境,從中獲得滿足,為何有些人仍會選擇留在讓他受傷的關係中,無法離開或割捨呢?
這牽涉到兩大主要因素,內在交換和外在依賴。
內在交換:渴望被認同、需要被關注、期待被信任,及尋求被接納。
外在依賴:財務需求和能力不足。」
這些很值得被筆記是因為,如果我們能夠自給自足的填滿這些需求,我們就能頭也不回地從不對、消耗的關係當中離開。我當時會跟呼麻哥交往,很大一部份是需要被關注,然後當時我也因為疫情關係沒有找工作,對於財務處於一個很慌張的狀態。而被家暴女孩會跟家暴男孩交往也是處於財務的低谷,還有沒工作也沒啥事做的狀態。由此可見,財務獨立對於女性擇偶是很重要的條件!
2017年我會喜歡鱷魚是偏向能力不足,因為他學術上的能力好太多了。所以我要再加把勁,請再給我一年的時間成長,這次我會避免過去犯的錯誤。所以這就是我覺得看書很方便的原因,直接幫我們找到兇手,這樣很方便我們對治。一直以來,我都認為看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所以我真的很愛看書,多多益善!雖然說盡信書不如無書,但我覺得不管信不信,就當作開眼界、擴大視野吧,多個視角,海闊天空呀!
「朋友都覺得世英的個性有些憤世嫉俗,同事明明是讚美、肯定她,但她總有辦法聽成是挖苦,潑對方一桶冷水。」
沒錯,我媽就說我經常曲解她的意思!高中的時候體育課我長跑跑全班第三,同學誇我:「妳跑步很快耶!」我竟然回答她:「是妳跑太慢吧!」後來在她的接引之下我就去上了卡內基訓練!
「母親的教養方式,讓她分不清楚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謊言,就連該怎麼反應她都不知道。因此她對自己一直沒自信,覺得只要跟自己有關的事情都是錯誤。」
沒錯沒錯,我媽媽也會對外肯定我,對內否定我,像是那個時候我隱瞞了為她準備驚喜的事,結果她就揶揄地說:「學佛學到哪裡去了。」
「大學聯考放榜那天,世英考上外縣市她心儀的學校,但她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她擔心不知道媽媽又會說什麼話羞辱她。她害怕母親卻無法拒絕母親的要求,只要媽媽一開口,她不由自主地就會點頭同意。於是,她只能像隻刺蝟般防禦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像媽媽一樣說話,變成自己最討厭的人。」
所以我覺得我就算小考滿分也依舊不覺得開心、充滿壓力,覺得很苦,這跟從小和我媽的互動模式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天知道她又要拿什麼更高的目標來要求我?她設定的目標對我來說根本無法喘息、充滿壓力,但我又不敢拒絕,生怕讓她失望、傷了她的心。
「她的行為看似攻擊,其實是在保護。講得更直接一點,有點像是『我怕你會打我,所以我先打你』。因為我先攻擊你,讓你不舒服,你就不會靠近我,如此我就不會被你傷害。這麼曲折的邏輯與心理動力,源自她和母親之間糾結的互動。
從小,媽媽透過不斷地詆毀、責難,讓世英失去對自己的信心,她無法判斷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否恰當,一切只能以母親的反應作為依歸。如此,媽媽在這段關係中,便能一直保持主控權,讓世英乖乖聽話。而世英為了獲得母親的肯定,或是不想再被責罵,只好更加順從。她和母親就像是一種『毒性關係』,明知道你有毒,但我戒不掉你,為了得到你,我只好付出更大的代價,來維繫這種不對等的關係。……
對世英來說,從小無論她的情緒是好是壞,全都被否定,只能透過母親的反應來決定自己該怎麼做才是對的。她必須隨時隨地、小心翼翼地觀察媽媽的變化,努力博得媽媽的歡欣與認同,才可能在這場慘烈的心理戰爭存活下來。
她的心從沒有機會好好認識自己,裡頭全裝滿了媽媽的好惡。那些她『不夠優秀』、『讓人失望』、『丟人』的標籤,早已讓她的心傷痕累累,沒有勇氣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只好緊緊守著這段殘破的關係,說服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如果把這麼一丁點的連結都拿走,她的人生會蒼白得令人害怕。」
我大學總共讀了七年,媽媽一直盼著我早日大學畢業,結果等到我真的能夠畢業時,仍舊要補一槍,覺得我最後一科拿到的成績令她失望。所以從沒有能滿足她需求的一天!
因此不論是離家讀大學,還是出國,我都是希望能夠到一個離母親越遠越好的地方,以擺脫她的操控。我長大以後跟媽媽生氣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妳別想要控制我!」我媽都會說:「我沒有!」但我下意識就覺得她有,只是她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
一直到成人,在台灣跟媽媽吵架後,如果她就突然離開家裡,我就會覺得很崩潰,有很深的被遺棄情結。我覺得這些都反映在我的感情當中耶!現在才知道2017、2020我談感情原來真的一直是在複製我跟媽媽的關係,已經兩段印證了不斷討好迎合、把主控權交給對方的「毒性關係」,而且下場都是被分手,還不夠嗎?因為我都是一直把關注點focus在對方,一如我不斷的focus媽媽對我的期許與期待。感情只是反映出我一直以來都沒有自己!It’s now or never,現在開始才來探索,也永遠不嫌晚,妳說是吧?
【蒋勋】学会孤独,和自己在一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