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就像捐血一樣,把舊的血捐出去,身體會自行造新血,循環不息,身體也會更健康。曾經有男生表示,女生有月經是很幸運的事情,因為可以「更新」。把想法分享出去以後,新的會出現,應運而生。所以分享與布施,真的是很美好的事情。每一次的分享,都是一場最美麗的「告別式」。因為每一次都是第一次,也都是最後一次。我們跟眼下的每一個字,那可都是「一期一會」,極其珍貴!如果覺得自己好運,就也希望眾生都有這樣的好運(得樂)。如果覺得自己很衰,就希望眾生都可以不要這麼衰(離苦)。這樣,世界就一定能夠和平!祝福!
1.兩人三腳心態:經營一段感情,一定需要他的「共同」努力。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觀念:「愛情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兩個人都要各出50分,加起來才有一百分。」一直到我前陣子失戀,安慰我的人都還這樣告訴我。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這樣就有「我的愛情公司,50%的股份都操之在他手上」的絕望感,這個絕望感來自於「我的成果卻由對方來決定」,還有「不管我做得再好、再怎麼努力,滿分永遠都只有50。」
好家在,我之前聽樊燈講《親密關系:通往靈魂的橋梁》這本書時,他說:「事實上婚姻生活就是妳自己一個人的事兒,這一切都是關乎於妳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如果妳自己解決了妳內心深處的問題,如果妳能準確的理解清楚妳在婚姻當中的需求到底是什麼,以及怎麼樣用愛來解決這些事情,就夠了,一個人的努力就足以讓婚姻生活變得更好。」
為什麼一個人的努力就足以讓親密關係變得更好?答案是:鐘擺共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影片:《萬物的振動-物理實驗》。
所以別小看我們平時攝入的任何資訊,當初我看這影片時,也沒想過有一天這概念竟會成為親密關係的大救星!在《想自殺的人千萬不要這樣〈Part III〉》7.不要鞭打煩惱,我分享了《禪者的初心》裡頭的文字:「南嶽禪師回答說:『如果磚塊不能磨成鏡子,坐禪又如何能成佛?你不是想成佛嗎?佛性並不存在於你的平常心之外。當一輛牛車不走,你是要鞭打牛還是鞭打車?』…所以你要鞭打哪個?是馬還是車?你要鞭打哪個?是你自己還是你的煩惱?但你一開始問『要鞭打哪個?』這個問題,就代表你的心已在四處遊蕩。如果你不問問題而只是確實去鞭打馬,那麼車子就會動起來。事實上,車和馬是一而不是二。當你是你,就不存在要鞭打馬還是鞭打車的問題了。當你是你,坐禪就會是真正的坐禪。
當你坐禪,你的煩惱也會跟著坐禪,萬物也會跟著坐禪。只要你是在坐禪,那麼,即使你的另一半是躺在床上睡覺,他/她也同樣是在坐禪。但是當你沒有真心坐禪的時候,你和你的另一半就會成為相當不同、相當分離的禪道。所以說,只要你是真正在坐禪,那眾生就會在同一時間修習我們的禪道。」
其實,只要心態擺「正」了,關係就「正」了!現在,是不是覺得經營親密關係沒有想像中的困難重重?把原來的觀念丟掉,我們不需要鞭打車,也就是不需要鞭打另一伴去付出他的50分,這不是我們的業務,我們只要搞定自己就好!接下來,就坐著翹腳等對方來與我們共振吧!
解藥:現在,我們已經在心靈的層面上互相溝通、彼此連結了!感謝上天老早已經賜給我一位最優秀了不起的人生伴侶。
2.抓賊心態:只要「我」牢牢盯緊他,他就不會背叛我、出軌。
我曾聽見有人說過為了不要遭遇交往被出軌,乾脆不要談戀愛。那就讓我們來看看佛陀出家六年,他要獨自扶養小孩的老婆耶輸陀羅作何反應。滿庭法師在《穿越時空遇見佛陀與佛談心-2》 15:27說: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耶輸陀羅曾經五百世是佛陀的妻子!能當佛陀妻子的人物可不一般!
厲害的是,佛陀出家的時候,也沒擔心他美麗的老婆──耶輸陀羅會跑掉,佛陀不愧是佛陀!而根據佛陀的說法,耶輸陀羅的真誠不是這一世獨有的,而是過去就是這樣子了!所以另一伴是不是真誠,老早就註定好了,擔心也沒有用,不如好好發展自己的潛能!
《集體的失憶》:「要記得的是,我們所擁有的人生,是百千萬年累積的產物。一個人不光是從出生就被父母親友和周邊制約,接下來的一生,到最後一口氣,都活在重重虛構的制約裡。這個一生的制約,反映的其實是人類世世代代百千萬年的制約。從時─空的層面來看,不可能一夜消失的。......我們不需要躲開生活,鑽進一個小山洞或小角落,或認為一天要守住一個、兩個、四個小時去做靜坐或各種練習。就算守住了一小時,另外二十三個小時在人間迷路,那又有什麼用?難道這樣子就會醒過來?
假如我們還抱著這個希望,最多是在騙自己,騙別人。最多我們只能問自己:醒來,對我有多麼重要?我是不是還想繼續完這虛構的遊戲,再來一次,再再一次,不斷來重複人生的痛苦?假如答案是「不,我要用一生所有的力氣醒過來。」我們會突然發現,每一天的日子就是我們的道場。
無論講話、處事、和人相處、吃飯、上洗手間、安安靜靜待在一個角落不講話,都沒離開過這個道場,從每一個角落都可以體會到一體。這才叫修行。」
解藥:我早就已經接受自己,愛自己,真愛也老早已經來到我的身邊。
3.拋棄心態:只要「我」跟他分手,就沒有煩惱了。
今天跟路人甲視訊,他是很愛交朋友的人,我也不想要當「朋友和我選一個」的那種不可理喻的女人。但是當我跟他說話,他卻一直分心和其他人搭話或者打招呼時,我還是很難過。掛電話前,我有讓他知道我很難過,掛電話後,我覺得好累,不想要再努力了。然後我搞清楚怎麼回事,其實從小我就一直很介意別人沒有認真聽我說話,而會無意識的歸因於是我的問題。我現在的能力不足以接受大量的刺激,這樣會變成陰影。楊定一說當我們遇到煩惱時,就挪開煩惱跟場景,把眼前我們認為無法克服的困難交給更大的力量。寫考卷還是老老實實的按照自己的級數寫,不要想著要跳級,琴弦太鬆發不出聲音,太緊就會斷掉。
我覺得一段感情如果太容易刺激腦迴路的情境太多,還是要暫停避開。愛自己還是最重要,談感情還是要量力而為,這不是誰的錯,純粹是覺察能力而已。守好自己的情緒底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過我清醒過來以後,覺得我要負的責任就是我當時還是繼續說,沒有喊停,因為我沒有覺察到自己的腦筋迴路。其實感情說實話,就是一連串的生活情境而已。所以不用歸因於伴侶,因為換了人,遇到相同情境還是會暴走。所以艾克哈特托勒說挑伴侶要挑痛苦之身少的。還有我本來就是高敏感族,現在仍就是高敏感,就是很容易就被人戳到,所以當我的另一伴其實很辛苦。所以我們不只要包容自己,還要感謝另一伴對我們的包容,因為我相信路人甲主動打電話給我,其實他也是好意,想要讓我開心,希望我幸福快樂。
解藥:他其實和我一樣,也要克服很多困難。他跟我一樣想得到肯定,我先肯定他再說,讓我先試著幫助他。(出自《豐盛》)
4.乖乖牌心態:只要「我」當聽話的好女孩,他就會喜歡「我」、愛「我」,然後「我」就會幸福。
「談一段成熟的感情,不是因為感情成熟了,而是談的人成熟了。」這是之前洗澡時的靈感,洗澡真的是很棒的靜心,淨化自己身心的時機。
當我們愛自己時,就會覺得別人很愛我們;當我們不愛自己時,就會覺得別人欠我們。透過我們對別人的感覺,就可以來檢視我們自己的狀態。所以每當我們覺得別人不愛我們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會回過頭來多愛自己一些,增加自己感受愛的能力。幸運的好消息是,愛自己是沒有極限、沒有上限的。
其實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到「如何把自己照顧得更好?」時,就不會太去care別人,減少在乎別人的程度。
有一天跟Samoa房東(50+大叔)聊天,他說跟別人想法不合時,他的態度是:「也許你覺得我不是好男人,但是沒關係,你就那樣想吧,我不需要你的認同。」他說:「我只需要我媽的認同,有時候我媽可能不認同我,所以我只需要我自己的認同。」我覺得他真的是菩薩,來教會我擺正自己的態度。其實真的很感恩他的言教與身教,因為我生命中很少遇到「男人」現身說法。他就是擁護女權的男人啊,看到他幫老婆小孩晾衣服的身影,就覺得很欣慰,特別感動。言談間,他都會灌輸我:「一個女人遭受家暴,又不離開丈夫,那不是在示範給她的兒子看說以後可以這樣對待女人,還有給她的女兒看說男人可以不尊重女人。妳覺得這樣的身教好嗎?」
解藥:我們能清楚地溝通和表達,我們不偽裝自己來取悅對方。 (出自《生命的喜悅》17.理想伴侶的祈禱)
5.怪罪心態:都是他惹得「我」不開心!
其實,只要有主體的「我」,以及客體的「他」就是煩惱,就走不出去,所以我才會在心態的陳述句都刻意把我加上引號。唯一能找回快樂的方法,就只有把「我」(腦袋的念頭)挪開。不管有沒有談感情都一樣,這就是這個世界最大的祕密。不斷地要對方符合「我」的需求,只是沒完沒了。當對方做到以後,「我」可能會像飢渴的猛獸要求更多,沒完沒了。所以在感情中與其馴服對方,不如馴服自己內心的猛獸,也就是內心那個貪得無厭的小「我」。
《集體的失憶》:「過去,我才會這麼形容──把人類的存在比喻做一個循環論證(circular logic)──在這個循環論證裡,怎麼轉,都是轉不出來的。看起來,每個角落都在支持這個論證,這個論證的每一個角落都在自己證明自己,但是每個角落都站不住腳,經不起檢驗。......妄想的力量和因果一樣,不可思議的大,本身就像一個漩渦,讓我們從裡頭爬不出來。我們看這世界是凝固的,也就這麼自己騙自己。反正這個印象是如此強烈,讓我們看不到盡頭,在裡頭不斷打轉,而灌注更多動力給這個世界,讓它更大。......我相信,你聽了這些話,在頭腦的層面還會想質疑。然而,如果用心的層面來聽,內心的上師(inner guru)會聽進去,知道我所講的是真的,而自然帶著你走下去。」
解藥:我的眼前無論來什麼人、事、物、經驗,我自然都放過,都讓它存在。我不會再做任何反彈、期待、依附、爭取。
【今周刊】別逃避負面情緒 蔡康永:你應該擁抱它
我看了一些談感情的影片,結果都似是而非,然後看到康永的影片就覺得:感覺對了!就是一直「挪開再說」,正面解讀,逆向思考!耶比!他就是講得很直接,而不是講道理啊!
康永金句
「如果有一個人跟我說他很樂觀,可是他沒有想過面對死亡,我覺得那個樂觀脆弱到不堪一擊,就是他是在鬧著玩的。
我讀村上村樹小說的時候,我覺得這個人對人生很絕望,可是他有一種輕鬆感。
就是你在悲觀之後,自然會樂觀,因為你已經想過了最沒有意義的狀況,最空虛的狀況,然後你接受,你就會變成一個輕鬆而樂觀的人。
你一講死,他就說不要聊這麼不開心的事情。不開心的事,就是你想只聊開心的事嗎?你遲早就會需要面對不開心的事。
所有的負面情緒對我們很重要,要不然以人類演化狀況,這些情緒早就被取消掉了。
它在就是因為它對你很重要,所以不要再隨便講都要留正面情緒,不要留負面情緒這種事情。
我認為沒有挫折感的人生太恐怖,就接受,然後呢,你更認清自己的能力到哪裡。
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有個動力在,讓你去做別的。
你的後悔跟自卑,都是因為你想要去做別的。
後悔跟自卑這些感情都很好,因為它就是要你有動力。
你崩潰了,認知到自己無法走這件事,就去做別的。
說實話呢,如果有人在這方面特別沒有才能,結果就因此崩潰,不再敢走這條路,我覺得對他來講是一個幸運的事情。
早一點認知你不適合這件事,就不要做。
你翻這整本書,你大概看不到和解這兩個字。
我沒有要叫你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我要你有志氣的面對我們活著的這個狀態。
如果沒有意義,我們還是得活著,那你就要有志氣的面對這個狀態,然後找出活下去的辦法。
吃冰淇淋沒有意義,可是它讓你覺得滿足。
所以這個事情本來就存在,你要把道理搞清楚了,你才不會那麼容易打擊自己。
你不要騙自己,這個是有意義的事情。
人在生活的過程當中,找了些事情來做,做到了覺得對自己滿意,這是情緒上的滿足,不是意義上的滿足。
你完成不了意義這件事的......歸根結柢它不會有意義,所以你不能用意義來考慮這件事,你只能夠用你是否滿足來考慮這件事情。
你做就滿足,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