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楊定一讀書會(七)你認為自己還有多少時間?
How much time do you think you have?
妳自己認為還有多少時間呢?
還有多少天?
有多少個禮拜?
還有幾年呢?
還剩下幾年?
還剩下多少時間?
我們還需要等多久呢?
要醒覺,這一生可以完成嗎?
妳會輕輕鬆鬆放過,還要等下一次再來嗎?
妳認為這一生,妳還有多少年?
不要說現在看得很健康,頭腦清楚,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不斷的老化,有身體一定會老化。
那還有多少年頭腦會清楚?
針對這個問題,妳還可能等到什麼時候去追求?
是等到老到一個程度,完全,邏輯、各方面、聰明,一切都退步,或是可能是認為不是這一生要來完成的工程。
可能是下一次,說不定是下下一次,下下下下一次。
這個問題,我認為只有妳自己可以回答。
我這樣沒辦法幫妳做主,只有妳自己要清楚,清楚面對這個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妳首先還要回答另外一個問題:還有什麼比醒覺更重要?請妳告訴我。
妳這一生,有什麼目標,還有什麼目的好談的?比醒覺更重要?請妳告訴我。
人間有什麼喜事、好事、突破比醒覺更重要?我還是要請大家告訴我、告訴自己。
這一生所碰到的好事、壞事、悲傷、數不完的煩惱、數不完的考驗、打擊、損失,還不夠嗎?
是認為還要再繼續去體驗?這一點也是每一個人需要去反省,要告訴自己,要很誠懇的去探討這個問題。
因為這個問題、這個答案,只有妳心中知道。
所以我才不斷地提醒自己、提醒大家、提醒妳我:這一生我們來的,是要告一個段落。
這一生我們來是不曉得經過多少輩、多少次來來回回。
欸,又化生出來一個人,好不容易被養大。
被父母、家裡面,溫暖也好,不溫暖也好,養大成人。
經過妳看多少年的教育、工作、經驗,走到這裡。
目的是來做什麼?
是不是還是要繼續累積經驗?
還要再不斷的學習?
不斷的體驗,體驗什麼?
體驗比如說好的飲食、朋友,找到一個好的夥伴也好,體驗家庭,體驗社會,是不是這個體驗永遠不夠?
我們認為從這個體驗可以把自己找回來,把真正的我找回來,是透過這些體驗,來指定,來定出來我們到底是誰。
透過這些體驗,才把真正的我,可以讓祂浮出來,可能嗎?
這一點,我相信,每一個人自己要回答。
因為這個答案是相當簡單、相當直接:是不可能的。
一個人要醒覺過來,把這個一體,把全部找回來,跟這個世界是無關的。
跟妳全部所可以講的,體會的經驗,不管什麼經驗,眼前的經驗,或是投射出來的經驗,夢想的經驗,一點都不相關。
妳最多只是把自己不斷地追加也好,更深的層面綁架也好,就像一個人陷進到泥巴,陷得越來越深,永遠爬不出來。
不要說爬不出來,連邊都看不到。
這是我們,妳我,我們大家的狀況。
也就是被這個人生,這個世界,綁架都還不知道,被帶走了都不知道。
是不斷的透過這個世界,想把自己找回來也好,完整自己也好,好像就是說我們知道這世界無常。
而我們把這個無常、一切的限制當作我們生命全部的潛能。
我們就是接受、我們肯定這是我們的生命的全部,是相當可惜。
所以這一點,每一個人最多要面對,而且不是對外去找到答覆,反而是反過來,回到心中,才可以找到這個答案。
找到答案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沒有一個目的,沒有一些目標比醒覺更重要!
醒覺其實是我們這一生來的主要,假如可以講一個目的,是主要的目的。
而一切生活上的搭配,不管是工作、生活、家庭等,它是來配合的。
只怕妳有沒有這個決心,是不是說理論上有這個決心,決心。
但是我們一解散了,一走出來,妳自然會不會認為不可能的?
我又要回到我的生活,我要回到我的世界,我的小社會、大社會、我的家庭。
前面所講的,我們這裡所講的又不重要了,又是變成一個理論的層面,而我非要打轉,在社會上打轉,再延續我的痛苦。
這一點,每個人要自己很誠懇的去回答。
假如成熟,假如可以接受這裡所講的,而且不是光我所講的,是全部過去古人所留下來的話。
假如妳真正可以接受這裡所講的訊息,我相信妳會把這裡所講的法門、方法,不管是I-AM Meditation「我是」、「我在」的靜坐,參也好,臣服也好,把它當作比睡覺、比吃飯、比喝水、比上廁所還重要。
就好像有一股能量也好,火在燃燒,在頭頂一樣的,從早到晚帶著妳走下去。
假如有這種決心,下這種決心,其實宇宙都知道哦,妳的一體也知道。
祂絕對會來伸一把手,從上面也好,從內心也好,來幫助妳走下去,讓妳克服各式各樣的困難,一直讓妳走到底。
這個底是哪裡?不要去管,不要去追求,往前走就對了。
看只怕妳沒有這個決心,沒有決心,所以在那樣充滿著疑問,充滿著這個質疑、懷疑,不斷的要繼續浪費時間。
假如有這個決心,要記得哦,生命不一定會好過哦,說不定從外在的角度來看,可能更不好過。
什麼意思?很多人在追求修行,是認為要改變生命,把生命變成更好、更順。
碰到一些不好、不理想、一些痛苦,希望從這些經驗走出來,這是一般我們人的期待。
只要生命的結果跟我們的期待不符合,我們就刻意想把它轉變,用各式各樣的方法轉變,甚至用修行的方法,希望可以把命做一個調整。
這是我們難免、每一個人都期待這樣子,但是這是錯的觀念,完全錯的觀念。
假如我們把修行當作一個生命轉變的工具,那太可惜了,我勸大家還是不要浪費這個時間。
因為生命再怎麼轉,往好轉,它也會往壞轉,它是無常的,重點不在這上面。
重點是首先把自己找回來,去了解,充份的做一個理解:我到底是誰?這個比較重要。
倒不是去把這個世界去改過來,把自己去改過來。
是世界跟我的關係,把它做一個扭轉,把它做一個轉變,這個不是我們想追求的。
不光如此,要注意哦,可能妳就是下了這個決心,好像就是說這個一體,或者宇宙會來考驗妳:嗯,我看妳這個決心多大。
所以可能給妳一些難題,嗯,給妳一些門檻,一些刺激,一些不順的事,讓妳考驗。
看妳會不會碰到不順的事情,馬上放棄?
前面所下的決心全部都挪開,擺到旁邊。
早晚都會的,有好事,一定會有壞事。
但是一個人假如充滿著決心,決心,好事她也無所謂,壞事她也無所謂。
好事她也可以放過,壞事她也可以放過,什麼事都可以放過,自己也可以放過,別人也可以放過,命也可以放過,宇宙都可以放過,連修行、要醒覺的念頭都可以放過,都不去追求。
一個人假如可以做到這樣子,也就差不多了。
一體其實也都會知道,不用擔心,走到最後祂自然會來保護妳,會來安慰妳,會把妳抱起來,帶著妳走下去,走出來。
很多朋友會問:假如一個人醒過來了,回到一體,跟一體再也不分手了。站到一體做事、站到一體講話、站到一體出發點,沒有念頭,可不可能她就變成白癡了?變成一個動物也好,一塊石頭也好,沒有邏輯,對世界沒有興趣了,她沒有作用了?好多人問這個問題。
那每一次碰到這個問題,我都這樣回答:這個不用擔心,假如還有什麼東西叫做,妳醒覺過來,還有個東西叫做,妳會做得更好。英文我常常講:Thank you, you'll be BETTER than you think.
什麼意思?
Thank you, no thanks, your life will be better without you.
生命會比妳想像得更好,甚至翻成中文,沒有妳,祂會更好。
我在講的什麼層面?沒有妳的干涉,沒有妳的用念頭去帶來一些扭曲,把生命本來往直走,心會帶妳往前走,突然要往右、往左,小彎、小路,非要去碰釘子。
假如妳把這個念頭挪開,這個阻礙挪開,妳會過得更好,妳的生命會更順,是這個意思。
You'll be BETTER than you think without you.
沒有妳的干涉,祂會更好。
看妳聽到這些話,可不可以信得過去?
假如有這個勇氣,所以要下好大的決心哦。
因為是不容易、不容易。
好多朋友跟我說:我要修行。
我說:好,我們試試看。
不到兩天,放棄了。
有些人也可能會撐兩個禮拜,很少人會撐兩個月,甚至兩年,那我要敬禮了,要頂禮了。
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可以講不可能。
妳碰到一些好事,馬上就忘記了。
碰到壞事也會忘記,碰到好事更不可能。
所以看大家的決心是要多大,到底可不可以度過好事、壞事?
度過這個人間,不斷的回到什麼?
不斷的回到一體,不斷的回到方法。
不斷的,要追求什麼?不重要。
讓這個一體,讓生命帶著往前走,不斷的往前走。
走到哪裡?不重要。
妳看有沒有這種決心?
不確定哦,剛剛講的意思就是不確定嘛。
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們人最怕是不確定,我總是要知道嘛。
欸,等到妳完全不知道了,完全,甚至不可能知道,unknowable,可以接受不可能知道,不可知。
這是最難,尤其左腦發達,很聰明的人,最難可以接受不可知。
甚至不確定,哦,妳說我生命不確定?是啊。
妳完全信任生命?是啊。
完全把生命交給上帝、交給內心?是啊。
完全什麼都不在意?是啊。
什麼都不要去抱怨?是啊。
什麼都不要刻意去想?是啊。
不用規劃?是啊。
是到底,一切都好。
試試看,不容易做,因為我們人會踩一個煞車。
腦、我、小我,他一定會抗議。
他會那麼簡單放過妳?是不可能的。
妳、我,他是絕對不會放過的。
他會到最後還要想各式各樣的方法讓妳有這個質疑,充滿著質疑心,讓妳認為說他講得當然沒有道理。
妳看我的生活,他怎麼懂我的生命?
他過得好好的,他不知道我的痛苦。
他會不斷地讓妳產生一種疑問,一種質疑、懷疑,讓妳往回走,讓妳保護這個小我,不讓他散掉,不讓他毀滅掉、消失掉。
因為我到最後一口氣,他還是要保護自己。
為什麼?因為他最怕不確定。
我、小我最怕不確定。
所以,講也就是那麼簡單,但是要下相當大的決心,這個決心是我們一般沒有,所以過去古人才會講一個人信仰faith。
信仰在講的是對妳自己的內心,一體,每個人都有一體,信仰。
妳信仰大到這個無底洞,大到無限大,妳也就醒過來了。
只怕不夠大。
信仰大,妳的醒覺也大。
信仰小,醒覺也小。
是這個道理。
看大家可不可以信得過?
修行跟時間不相關,它不是靠時間,不是時間長短,妳本來就要從時空想跳出來,所以跟時間一點都不相關。
回到這裡、現在,瞬間,就是沒有時間,no time,no past,no future,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才是現在嘛。
這裡講的我都懂,很好,我也想修行,however,但是,我還是有生活啊,所以好像生活跟修行兩個矛盾,就已經產生一個矛盾,生活跟修行是兩回事。
那我現在不斷的強調:是一回事,是一件事,是同一件事情。
修行是在追求生活一個永恆的部分,生命有一個永恆,有一個不生不死的部分。
是什麼?修行最多只是這樣子,跟妳生活完全可以配合。
所以我才會講說用最有效、最輕鬆的方法,也就是bhakti(奉愛)瑜伽跟atma vichara參,兩個方法是完全可以跟我們生活搭配起來。
不是這樣做,一個人就早上盤腿、靜坐、功夫啊,又在做功夫,功夫的觀念又出來了。
晚上睡覺以前,ok,我一天坐4個小時,總是夠吧,對不對?
我們自然就產生又是一個時間的觀念,那我必須要講:不夠。
4個小時之外,其他的20個小時,那妳怎麼辦呢?
還是在反彈哪,妳還是認為在妳自己的生活,妳自己的世界,認為它是真實的。
所以怎麼可能4個小時可以把妳轉過來呢?轉不過來。
但是假如我說妳隨時都可以修行,妳在生活當中在講話、在處理事,都可以在修行,那它的力量就不一樣了。
所以只有bhakti(奉愛)瑜伽,臣服,我隨時我都可以接受,可以包容這個瞬間,我把每一個瞬間的事情我都可以接受,我可以接受我每一件事情,好、壞我都可以接受,本身有一個臣服的觀念,隨時浮出來。
然後接下來只要安靜,一個人總是要安靜啊,妳不在講話,就是安靜。
這時候,欸,突然跑出來一個念頭,這個念頭為誰有的?
前面一個情緒,這個情緒怎麼來的?
隨時一個人都可以做,24個小時。
甚至一個人熟練了,有意思的是什麼?連睡覺都在做,連睡覺都可以做。
夢突然發現減少了,夢,在做夢的時候,晚上做夢她都知道在作夢,這是很有意思的境界,我過去很少去談這個。
所以沒有衝突,不是說她去閉關,閉關也沒有用。
閉關最多只是什麼?淨化,我常常講是一個cleansing,淨化身心的淨化。
cleansing就是我們在《真原醫》也講究斷食,講究這個rainbow彩虹的飲食。
運動也是個彩虹的觀念,樣樣都要做。
就是它是一個spectrum,一個譜的觀念。
不是說單一,一樣的道理。
就是說這個,妳去閉關,去修行,很好啊。
它只是一個cleansing,讓妳體會沒有念頭是什麼境界?
很重要啊,對不對?
一個人假如連這一點都過去沒有體驗,很可惜啊。
但是體驗了,這是醒覺?no,這跟醒覺沒有關係,因為妳還要回到人生啊。
很多人他閉關比如說7天,14天,21天,很難可以回來整合。
他總是感覺不對勁,然後過久了,那個經驗也就失掉了。
所以我們在講的是祂不是透過什麼體驗、什麼經驗,沒有什麼經驗好談的。
因為妳本來就是醒覺,只是不知道。
我讓妳知道,讓妳做一個提醒,我們現在在講的只是做一個提醒。
You are awake. Why don't you know?妳為什麼不知道?
所以最多只是做一個reminder,做一個提醒,完全不一樣。
跟妳現在練習、修行一點關係都沒有。
沒有一個切入點,每一個人的切入點不同。
像有些人,比如說你啊,邏輯上很發達,他是左腦,左腦的朋友,現在已經轉到右腦。
現在我已經不知道,他有時候是左腦,有時候是右腦,已經搞不清楚了。
已經摸不到邊了,摸不到邊是好事哦。
那假如這個人是很左腦化,前面《全部的你》這個理論是很重要。
他突然從理論的結構,他懂了。
他才會想去做練習。
那從臣服,臣服本身就是個練習。
所以我們在《全部的你》有好多好多方法去帶著大家練習。
他從每一個角落,他都可以練習。
I-AM Meditation,「我是」或是「我在」的靜坐本身也是練習的工作。
參,又是個練習。
那過去我們在《靜坐》好多好多方法,去觀想、數息啊、觀息啊,都是練習的方法。
不管什麼方法,初步,最重要的是什麼?
把這個念頭盡量把它踩個煞車,把它慢下來、簡化,這是最重要。
所以You do whatever you have to do,什麼意思?
妳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做什麼?把念頭降低。
Do whatever its need it to reduce your thoughts.
減少念頭,這是key point。
假如你念頭就像海一樣的,水、浪一樣的,一直在流,很多我們現在講的話你聽不進去,因為你沒有一個基礎。
有各式各樣的方法,就是whatever it takes, whatever its need it。
妳該做什麼,做什麼。
有些人是聽這個聲音啊。
有時候是一個場的作用,因為我們直接在聽,它是一個場的作用,它不是完全是邏輯哦,當然也帶著邏輯,帶著知識,帶著一些二元對立的語言來走。
但是它也有一個直接的部分,這個場直接,它是用一個在的場,帶著大家達到一個共振。
透過這個共振,一個人懂了。
懂什麼?她也沒辦法去分析,所以一下就進入狀況。
聲音的重要性,所以為什麼我們今天會辦這種活動?
透過聲音來轉達出來,因為它是一種不合理、不理性的一個層面,就像我們講不合理的快樂一樣的道理。
不需要樣樣都去分析,邏輯上的,有時候跳出來這個架構是直接的,所以每一個人有他不同的切入點,最多只能這樣講。
我記得我特別強調什麼?
一個人一睜開眼睛,第一個就是要做感恩的功課。
上帝在禱告:
上帝,我從祢那裡什麼都不想得到。
我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什麼想得到,也沒有什麼想期待,我什麼都沒有期待。
我已經滿足,完全滿足,我最多只能感謝祢,感謝祢一切。
全部我表面不舒服也好,痛苦也好,我其實都知道對我是剛剛好,所以我還是要感謝祢。
就帶著我這一生走下去吧。
這種最誠懇的感恩的功課,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做。
那進入這個一體,或是全部生命的系列。
這些我就,我認為我就不需要再提醒了。
一個人她會從自己心裡面發出來這種感恩,隨時看大自然也會感恩,對別人也感恩,對自己也感恩哦。
放過自己就代表是感恩哦,對自己感恩。
假如自己放不過,妳對自己也做不起來感恩的功課。
所以這感恩的功課最重要,那隨時做感恩,念頭就減少了,念頭自然就會消失掉了。
自然造出一個感恩的場field of appreciation,而且這個感恩的場還可以感染到別人,可以影響到別人,別人還可以體會到。
所以不光要做,它本身是一個Sādhanā,一個好重要的靈性的功課。
一般我們看這世界都從「有」在看一切嘛,我們現在坐在這邊看這個人哪,妳坐到我對面,當然「有」,是站到「動」、「有」在看一切,這是我們人的這個架構。
所以從這個角度、從這個層次、從這個層面來講、從這個「有」的面積來談,人生最大的目的是醒覺。
妳把醒覺、妳自己找回來了。
首先妳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生活等,從早到晚。
妳還不如先把妳自己是誰找回來,先了解妳到底,我自己是誰?Who am I?我是誰?
這個問題是中心哦,應該是比什麼都重要。
這個層面,所以只要把自己找回來。
是,妳講的沒有錯,一個人就快樂起來,而且這快樂是不合理的快樂,是大喜樂、歡喜。
妳們知道靜坐為什麼這麼重要?
假如真正一個人投入靜坐,真正懂靜坐,這種歡喜、這種喜樂、快樂,是比人間妳任何快樂都更大。
不是什麼親密的關係,人體可以造出來的快樂,祂是遠遠超過這個快樂,You just don't know,好可惜哦。
是真的,所以這種快樂古人叫bliss,叫anada。
什麼意思?沒辦法去翻譯。
最多只能是大歡喜。
我常常講說:就好像妳手指頭每一個細胞滴答滴答,這快樂感這樣出來,一種好像變一體的這樣bababa跑出來這樣,快樂到這個地步。
那那個是妳沒有一隻指頭也好,妳沒有什麼在痛,身體有什麼打擊,祂會壓住的,會帶著妳度過。
前面有人跑過來吐妳口水,妳還是快樂,快樂到底。(常不輕菩薩)
這種就很難去解釋,對不對?所以是不合理、不理性的快樂。
真正有這種事情,真正有一種平安、平靜peace,真的有個寧靜stillness,我完全寧靜。
不是說,跟動沒有關係哦,我在動中,我在寧靜。
慈悲很冷淡,所以我比較喜歡講愛。
愛,祂有個動力。
是一個人自然就發出來愛,大愛,大愛。
所以一個人找到自己就有那麼多作用,因為妳本來就是愛,妳本來就是寧靜,妳本來就是喜樂,妳本來就是一切,妳本來什麼都不是。
妳看有沒有矛盾?
那在最高的層次,就是說沒有層次的層次來談,來回答妳的問題,我今天就講很短。
人生沒有什麼意義,沒有意義好談的。
什麼都沒有,一切都平靜、寧靜,哪裡來的意義好談?還有什麼目的好談?
目的是人造出來的,我活這一生要有一個目的,要不然我不行,沒有方向,這是頭腦投射出來的二元對立。
站到整體,我常用個烏龜在深海說:哎呀,你們在忙什麼?不好好過。
最多只會這樣講。
妳看這兩個層面有沒有帶給妳矛盾?
假如有矛盾是好事,我希望妳參啊,自己可以解答。
楊定一:學會在當下,活出最大的自由(一)| 康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