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dia  

圖片引自

 

 

  <<大學生知道了沒?>>P.120:「想要賺大錢,不只是要挑對主修課目而已。更重要的是,一旦學生們認定主修學科,與日後的的職涯有直接關聯,就沒辦法體認大學教育的真正價值。如同我在第一個習慣(你學到了什麼,比你拿幾分更重要)裡面所主張的,大學教育的真正收穫應該是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並從此展開探索各種事物的一生,致力向學。這種人可以從好奇心中獲得動力,而且因為他們喜歡自己做的事,能獲得某種成就。我相信,把重點擺在過程上是更重要的,因為我們必須累積人生中的一個小小成果,無論是學會一個困難的概念、改正一個錯誤的觀念,或者改善溝通的方式,才能邁向成功的專業之路,並讓生活不愁吃穿。難道這不是任何爸媽都想要的回報嗎?

 

  最後,如果你把主修科目的決定與職涯分開,也許你選擇什麼根本就不重要。取得大學學位這個使命當然重要,但是它沒有辦法決定你的一生。不管選擇哪一科當主修,都可以對這個世界有更多了解,並且獲得各種學習知識的技能。」

 

  其實看完主修科目與職涯分開論,讓我很安心,因為打響真的不想要從事跟政治或經濟有關的工作。而關於以上這段,打響想要分享的是一個「改正錯誤觀念」的例子。打響在高中的時候就自己覺得是個有愛心的人,曾經英文補習班印給我們知風草文教基金會的DM,DM是最近要募文具給柬埔寨的小朋友。於是打響自發性的在學校向同學們和老師們募鉛筆。於是,打響在內心立志上大學一定要當國際志工。最後,打響也付諸實行,參加AIESEC(國際經濟商管學生協會)的海外成長計劃,帶著「內心的大愛」去印度當國際志工35天。因此,今天分享的錯誤觀念就是關於「國際志工」這件事。

 

  一般我們都認為當國際志工是在幫助人,但對國際志工的其他面向可說是一無所知,打響也不例外。然而,直到聽到褚士瑩的演講,打響才認清了事實。那場演講的主題是「公益旅行家」。他開宗明義就問我們什麼是公益旅行家?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同時做了公益,也去旅行。然而,假設今天去到德蕾莎修女之家,照顧痲瘋病人,看到他們都已經這這麼慘了,那我們還有心情去旅行嗎?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主要偏重在吃吃喝喝,好像有偏純旅行,沒有公益的性質。所以公益旅行家的意思就是公益與旅行兼顧。褚士瑩的演講很特別,他是用直接跟現場觀眾互動的方式來告訴我們他想告訴我們的道理。

 

  在那場演講中,他問我們:「誰有做過國際志工?」有兩位聽眾舉手,他點了其中一個女生,問說:「妳去哪個國家?」女生回答:「模里西斯。」褚士瑩問:「你在那邊的工作是什麼?」女生:「教小朋友用Microsoft文書處理軟體。」褚:「那妳覺得他們想學嗎?」女生:「不是很想。」接著,褚士瑩問大家:「你們覺得教小朋友用微軟文書處理軟體是種專業嗎?非某個人教不可嗎?」我們搖搖頭。接著,褚士瑩問說:「那你們覺得教微軟文書處理軟體一個月的薪資是多少?」有人回答:「一萬五。」褚士瑩說:「所以我們是不是有可能排擠了當地的就業,因為沒有任何人比得上『免費』的人力資源。此外,褚士瑩問那個女生說:「你去模里西斯總共花了多少錢?」女生說:「10萬。」褚士瑩說:「那你覺得花十萬去做國際志工有十萬的產值嗎?因為學生也沒有很想學,而且就算當時學一學,他們回家可能也沒有電腦,用不太到。但是,如果改成教老師微軟的文書處理軟體呢?因為老師會留在那裡,因此他們可以繼續教一批一批的學生,這樣,是不是比較有可能達到十萬元的產值呢?」這一席話,猶如當頭棒喝。因此沒有看著任何稿子,打響卻仍可以從腦海中把褚士瑩說過的話複誦一遍。

 

  褚士瑩還分享:「與其想出一個招攬客戶的政策,不如用專業,幫農民架設招攬客戶的網站,讓他可以一直用,這是不是能創造較高的產值呢?所以我們要好好培養專業。」(這段話我其實沒有記得很精確,只是把大概吸收到的意思記下來,因為這是去年三月聽的演講,距離現在已經十個月啦!)

 

  除了產值的問題,此外,我們去到那邊水土不服,別人還要照顧我們。如果我們是去那邊教小朋友,是不是當地的老師原本有課堂進度,結果因為要讓我們教,所以反而延後進度或是還要找時間補課。(打響當時去印度時的志工一部分工作的確就是教小朋友,也的確遇到老師要把手邊的進度放下,讓我們教我們準備的課程。)

 

  因為打響好像比較專注在旅行上面,做公益的部分似乎沒那麼多。因此除了寫履歷或面試之外,打響很少跟大家分享在印度當志工的過程,反而都是分享旅行的體驗。因此親身體驗再加上聽了褚士瑩的話,打響覺得除非擁有專業,不然無須大老遠跑到國外去當國際志工。

 

  這場演講真的讓我大豐收,除了褚士瑩的演講內容,還有他演講的方式,他讓我發現我很欣賞能在現場跟觀眾互動,又能表達自己想表達的話的人。因為這樣,聽眾才能真正吸收,因此,打響也在這場演講中被褚士瑩「打響」了!

 

沁涼小雨(語):先充實自己的專業,再去當國際志工。貢獻會更有效率,產值也更高!

 

 

TED:Want to help someone? Shut up and listen! By Ernesto Sirolli

(中文意思是:想要幫助某人嗎?閉嘴然後聆聽!)

(若需要中文字幕請將滑鼠移至右下方的Subtitles,並選擇Chinese Traditional,這樣在觀看演講時就可以用繁體中文字幕欣賞。)

 

 

  講到NPO(Nonprofit Organizaion,非營利組織),一定要聽聽這個演講!Ernesto Sirolli的講話方式很生動,演講內容也顛覆我們的想像。著名推銷員喬‧吉拉德說過這樣一句話:「上帝為何給我們兩個耳朵一張嘴?我想,意思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你聽得越久,對方就會越接近你!」 Ernesto Sirolli以親身體驗提醒我們,當國際志工時在發揮自己的專業之前,要先聆聽我們要幫助的地方的人們的需要。也許「聆聽」這件事太基本了,被大家視為常識。然而,越是基本的事,便越容易被忽略。因此,很推薦大家看這個 TED,看完會發現「聆聽」是一件很值得做、可以增加超多產值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喜悅美眉 的頭像
    喜悅美眉

    喜悅美眉

    喜悅美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