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哦!有哦!11月23日,我跟朋友說:現在我開始會欣賞自己了!覺得我爸那麼誇張,生長在這樣的家庭我還能活得那麼正向真是太屌了!
還有就算有人花一筆錢要一個人去印度,他也不一定願意去,但是我卻19歲就去勒!還晚上十一點自己一個人搭計程車去飯店耶!
然後我過馬路的時候聽著在非洲聽的歌,在等紅燈的時候就邊戴著耳機聽歌,邊開始舞動身體,這是我去非洲前不會做的事,但是因為非洲的孩子們也會這樣,沒什麼好怕的。
BTW,我2018年在非洲只待了兩個月,但是卻改變了我的觀念。
我現在會希望身邊的人、環境好,不是因為我期待回報,而是發自內心的「知道」:週邊好,我才會好!
因為在非洲就是聽到孤兒院的主人被拿槍脅持過,還有當地華人被黑人司機槍斃了。
雖然2015年在美國打工旅遊,有被黑人女生拿走衣服的經驗,對黑人有所畏懼。
但是2018教的孩子是黑人,又讓我覺得黑人是我的一部分。
體驗多了,心胸就寬廣了,能容納的就多了。
11月23日,聽馬來西亞的朋友告訴我她的前雇主告訴她換工作不好,這樣別的雇主會不想要她。
所以就有動機寫這樣一篇文章,來鼓勵自己跟他人。
2019年在一家表定上班時間前也要責任制,然後晚上十點打Line電話告訴我要做臉書直播,然後端午節紅字上班也沒有給Double薪資的補習班工作。
說要培訓我,薪水也只有現在領的+2000,然後工時應該是要double。
我說「應該」是因為做三個禮拜,就辭職了。
當時對我來說很shock啊,我還不敢跟我姊說我辭職。
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力太差什麼的,而且當時還覺得「補習班」就是要爆肝得很可怕。
是因為2020在澳洲做了一個夢,所以2021回來台灣就想要挑戰「自然老師」的職位,所以又去補習班。
因為帶著在澳洲經歷的細胞正向經驗,這次的補習班條件真的是好太多了!
不用早起,要上課的時候人到就好了。
當然該準備的考卷還是要準備,還是要跟家長聊天,難搞,讓人暴怒的學生也還是會有。
但整體來說真的是比2019年的那間好太多了!
話說回來2020,在澳洲先在馬里巴的香蕉農場做了3週,但一週只有3天還是4天,就覺得那裡的人言語很粗俗暴力,就辭職了。
後來去了愛麗絲泉,做了希爾頓飯店的房務員,做一週就覺得床太重,不想搬重物,順著疫情辭職。
在馬來西亞的時候才有位大姐告訴我她因為工作搬重物,腎嚴重受影響,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訊號。
接著就開始接受非營利組織的救濟,適逢疫情期間,救濟合理。
後來有去柬埔寨老闆的炸物店試工一天,老闆不要雇用我,但我也不喜歡,就覺得那個油好噁心,覺得這並不是助人的職業。
去在市區開車都會讓人暈車,抱怨原住民,還有說路人女生超可愛,然後我去超市買錯麵,還把麵摔在地上的印度老闆開的泰國餐廳那裡做了一天還是兩天,有進廚房,也有外送。
然後還當了私人保母三、四天,然後她們騙我說我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幫我還了,還好圖書館說不是我的問題,沒有要罰錢。
殘障照顧做四天就因為不知道當天要上班,前一晚沒睡,趕去上班,期間睡著,被開除。
後來搬去布里斯班,遇到不錯的小我一歲清潔公司香港老闆。
做了辦公室清潔、家庭清潔,在市區薪水真的很低!
還有去台灣人開的咖啡館洗碗一天。
還有誤入色情按摩店面談,然後大陸老闆娘還說有很多台灣女生都在那邊做。
朋友還說我很幸運,因為上工前就有跟我講清楚,還讓我順利回家「考慮」。
後來回到愛麗絲泉,有做超市清潔四週、學校清潔三週、理髮店四天。
也許吧,站在「希望員工做很久」的老闆的角度,這樣的就職履歷不漂亮(準確的說是很醜XD),但是站在我個人的角度,這真是完美的人生勝利組。
因為潛意識一直都知道我要有不同的體驗,寫出來的東西才會不一樣,因為我知道我終究是要當作家的料!
所以重點就真的不是要在一個地方待多久,我也沒有想要贏得老闆的信任,但是當然我的工作讓老闆很滿意我也會很開心,覺得自己有幫上忙。
我的重點是,就算是那些「不適任」的工作,也都帶給我影響。
像跟小四學生一起讀繪本《愛哭公主》的時候,她說:「好羨慕公主有僕人可以幫她洗澡。」
我說:「我小時候沒有這種願望耶。」
她問:「我這樣想很奇怪嗎?」
我想起在澳洲殘障照顧,幫客戶洗澡的經驗,堅定的告訴她:「妳還有能力自己洗澡是很幸福的事。」
但就是因為當房務員的那一週,就徹底改變了我現在去外面住宿的想法跟態度。
還有在炸物店工作的那幾個小時,改變了我外食的習慣,現在很少會在外面主動買炸物,能避免則避免。
雖然只有一兩天,甚至是一週,但是身體都知道、都記得。
然後咖啡館的台灣老闆娘跟我說:可以每週六去支援,讓我想說:「這樣也行!?」因為就沒有想過。
就開始對「兼職」躍躍欲試,所以現在在補習班做的就是兼職啊。
雖然只去洗碗一天,也只跟老闆娘通了一通電話,但就造就了我對「兼職」的嚮往。
這篇的重點不是轉職、不轉職,也不是要給建議,而是要說:但凡改變,就能創造不同的契機!
因為我去澳洲的重點不是要存幾桶金,而是要試不同的工作,所以試到最後我覺得差不多了,一年很剛好,就回來了。
每個人要的不一樣,我很清楚我要的是不同行業的體驗,保持靈活的彈性。
以前有被一個大哥嗆說:「啊妳不就每份工作都沒有做一年?」
我就覺得是我不想,不是我不能,所以現在在這間補習班做,我一開始設的目標就是要做滿一年。
That's it!
還有在外國工作我比較不敢嘗試晚班,因為會有治安的concern,但是在台灣就敢。
還有看了《奇葩說》,李誕說早起的工作效率不好。
還有那時候看了楊定一的《好睡》,做了測試,發現自己是夜貓子類型。
還有楊定一的書的編者陳夢怡是夜貓子也給我很大的信心!
然後還看到有美國小學可以延後一個小時上學,因為我以前都是上學遲到啊。
就覺得美國小學那樣做好幸福,所以我的體質根本就從小就跟台灣體制不符嘛!
總之,這次在台灣做到了晚班,然後也如願以償地教到了「自然」(國一生物)!
其他教的有小三國語、數學。
小四、小五、小六數學。
小六英文。
而且學生有起色,上司有滿意,所以雖然現在才做六個多月,但相信做一年沒有問題啦!
一年已經很多了,因為還有很多想要嘗試的事,想要去的地方!
雖然事情過了馬上寫,記憶鮮活、印象深刻。
但是難免情緒過剩,有時候過了一陣子,放一放,想法會不同。
就是覺得2021年底了,時候到了,可以記一下在澳洲的工作生活。
然後覺得可以記下那個時候的遭遇帶給我的影響。
美好的經驗帶給我影響,不好的經驗也是。
現在在台灣搭公車,就算是從後面的門下車,不是從司機旁邊的那個門,有時候也會大聲喊:「謝謝!」
這就是在澳洲學來的。
朋友問說如果有一份美好的工作,跟要一直換一直換,我會選哪個?
我說一直換的那個,因為開悟就要一直換習慣。
開悟就要一直換習慣,所以我很欣賞,也很珍惜把習慣換掉的自己!
我還說:出國換習慣很輕鬆,一樣是走路,在台灣要靠右邊,在馬來西亞要靠左邊。
光是走路,換個地方就可以換習慣啦!
重點是,不管轉不轉,辭不辭,過自己心裡那關最重要!
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心嚮往之」的生活!
周邊朋友跟我傾訴煩惱,我並非清一色鼓勵改變。
有的人我鼓勵她/他休息,有的人考上公務員,又是很雲淡風輕的性格,我告訴她空虛感要忍一忍,就過去了。
香港的數學老師說什麼要來台灣,我也鼓勵他要忍,因為他的薪水跟條件,來台灣可能找不到。
有時候真的要放手,有時候真的要忍一口氣,所以真的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也沒有所謂的對的時機。
一切就都是耕耘、耕耘、耕耘!只顧耕耘,不問收穫!
不問收穫是因為,妳怎麼知道收穫會在哪邊?有可能不事妳期待的那邊哪,所以眼光放寬、放遠比較重要!
看花會從哪片泥土繃出來!
所以我無法給什麼具體建議,但是我可以分享我的故事,這些對我都是很重要的經驗。
因為我知道有些人並不認同(像是我舅舅就會說我工作都做不久),但是那些做不久的工作,也都是我生活各方面的養分。
我覺得最珍貴的是,一份工作不管我做多久,我都在「擴大」我。
現在洗髮的時候,對於幫我洗頭髮的人的想法就不同了,雖然在理髮店才做四天。
然後對於台灣的「外勞」觀念也有轉移,因為我在澳洲也是「外勞」。
然後做殘障照顧前有上一點點線上課程(英文版的),我覺得那也有影響,現在走在路上看到殘障者的想法也會不一樣!
每次出國都會讓我後知後覺的覺得很酷,因為就會覺得:作夢都想不到,27歲會去非洲賴索托工作,如果不是要去工作,我真的沒有聽過這個國家!
然後也沒想過去澳洲可以做殘障照顧啊!還聽英文版的線上小課程,當然不需要再重複體驗了!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很酷!
然後澳洲真的把三八婦女節搞得很盛大耶!我覺得真的超酷!
還有我在澳洲布里斯班住了兩個月的房東查理就帶給我很大的精神支持,所以我想我離開現在的補習班,小朋友跟了我這幾個月,基本上耳濡目染就很夠了,不用要求我們彼此要一直綁在一起,就讓我們允許彼此放手,邁向更廣闊的天空吧!
再補充一點,查理的職業是自己開小公司的老闆,所以他大部分時間在家工作,然後我真的覺得在家工作很無聊,我比較喜歡實體面對小朋友。
我聽美麗達當「總」字輩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是在蓋章跟應酬,就對自己現在的工作很滿意。
所以重點真的還是妳到底想要什麼啦?
如果真的不知道,就在「不傷人、不傷己」的條件下,去試一輪就知道啦!保證很過癮!
妳最需要相信的,不是我,不是旁人,而是來自妳心底的聲音。
快樂是妳與生俱來的權利,沒有人可以剝奪!
隨緣 (大合唱)
繼程法師填詞:
沒有天長地久
不必曾經擁有
過去現在未來
自然不斷在流
過去不必停留
未來不必擔憂
現在刹那不住
無住隨緣便休
不必曾經擁有
何況天長地久
聚散實在正常
得失並無增減
來去時空轉移
諸法緣生緣滅
既然一切如此
隨緣放下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