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63676457.jpg我就是聽到「咬人貓」就要摸摸看它是不是真的會咬人的那種類型呀!路人甲很棒的一點是,他跟我一樣都是「聽心者」。當我們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就直接油門催落,不需要理由。這也是當初他很吸引我的其中一點。

 

  昨天本來在寫感謝路人甲的話,寫著寫著內心就開始抱怨。然後本來想說挪開不理,沒想到跟他視訊時,把那些感謝他的話念沒幾句,他說話我就聽不進去了。因為內心抱怨的聲音實在是太大聲了,所以我開始跟他說:「為什麼你都把最好的給你朋友和你的家人,給我的就是想睡覺的狀態?」還有「你都要我把心裡話跟你說,然後你覺得我們講話講太久你沒跟我說,然後我就要猜,我覺得猜很累。」然後後來他說他覺得我的臉看起來很難過,我跟他說:「因為我覺得你的世界很熱鬧擁擠,你不需要我。」他說:「不是這樣的,我沒有這樣想,我愛妳啊。我跟我朋友還有父母講電話都只有幾分鐘,跟你已經講很久了。」然後我就感覺好多了、安心多了,因為起碼他有用他自己的步調與方是在為這段感情付出。愛不是憑空生出來、天上掉下來的,愛與慈悲就是布施,布施就是付出與給予。

 

  還有之前我跟路人甲反應說他跟朋友講話分心,我會覺得被忽略、不被愛,今天他就戴耳機了,之前我問他要不要戴耳機,還都不要。我認真聽別人說話,所以我也值得有人認真地聽我說話啊

 

  昨天晚上有可能是太累了,總之,我控制不住自己,就一股腦兒把所有的想法都倒了出來。今天醒來還是覺得很可怕,就好像面具黏不住,掉了下來,赤裸裸地被看光那種,然後又怕別人討厭我,不知道他能不能接受真實的我。昨天那種「脫軌」的行為也令自己覺得很陌生,所以早上一醒來就傳了簡訊給路人甲。

 

S__63971330.jpg

S__63971332.jpg親愛的,我愛你,你已經夠好了。親愛的,對不起,有時候我的想法控制了我,把我帶走(講事實),然後我就極端的失落與憤怒(講情緒)。我希望可以跟你保持良好的溝通(講目標)。我需要你在我沉浸在情緒漩渦裡時,把我拉出來(講需求)。謝謝你昨晚做了一件好事,當我說出我腦中的想法,你說:「不,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你真的做得很好,那正是當情緒來時,我正好需要的幫助。謝謝你,我也真的很愛你。謝謝你這麼愛我,而且對我如此包容。

 

  發完簡訊後,我心情仍不平靜,就覺得自己習氣好強大,都還是一直被情緒拖著走。我自由書寫時寫下:「我以為我可以都照他想要的方式,而不是我想要的方式,但其實我發現這樣行不通,我蓋住的那個聲音最終喊得最大聲,我就被滅頂。蓋住陰暗面沒有用,只會被反撲,平常就要予以理會,並且適當宣洩。

  沒有人可以拯救『我』,除非『我』願意被救,願意放手認識自己責無旁貸,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助我,因為只有我在體驗這個習氣,其他人在體驗他們的習氣,而我能幫助的就是有類似習氣的人們。(大)我只能先幫助自己(小我),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身體就是我度的第一個眾生!既然布施這麼重要,怎麼不布施給自己呢?

 

  就連我都經常被自己激動的反應給嚇到,我覺得自己很陌生。」像是本來路人甲答應要跟我單獨去爬山,結果竟然找了他的其他朋友,我就反應超大,超憤怒,自己關在房間哭了半小時。覺得他根本就不重視我們之間的諾言,他不重視我。

 

  繼程師父說過,上不去就退下來。所以我就退回「人」的層次,我告訴自己說:「大家都是很愛我的,我也很愛我。只是大家都不知道該如何跟我相處,而我就是要去發現的人!」於是我開始閱讀《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這一讀不得了!在此想要跟大家分享我讀了覺得很療癒的部分,其實也是替自己做重點整理。

 

 自己的一些「反應」,其實是來自於外在環境的刺激所致不需過度責怪自己

(所以我跟路人甲說如果我講話對方一直分心,我就會覺得刺激太多。還有我剛考上大學時,我媽買了聯合公園搖滾A區的演唱會門票送我,我覺得就像地獄,然後也覺得對我媽很抱歉,因為一張門票很貴。還有為什麼我覺得重金屬音樂很可怕。還有今天路人甲洗碗時,我戴著耳機,覺得那些聲音好大聲,很影響我說話,。路人甲就問我:「那妳為什麼不掛掉電話,兩分鐘後再跟我講電話就好?」我說:「下次啦。」所以如果路人甲身邊有朋友,環境吵雜,我通常就不想說話,因為要跟那些聲音拔河,對我來說太疲憊。)

 

 允許、接納、照顧自己獨特的部分,並且讓你的特色,變成你生命中的養分……量身訂做一個適合自己的生活。

 

許多內向者的煩惱,是來自於人際關係的煩惱,但更精確的說,是來自於人際關係所激起的那種自卑感、罪惡感與格格不入的情緒。這時候該做的並不是去想著如何討好別人,而是試著與自己和好

(我今天一起床的第一個反應竟然是傳簡訊給路人甲,足以見得我多麼沒有安全感、多麼想要抓,所以我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仍舊是討好別人,這是我今天早上對自己的明確觀察,但是就接納這樣的自己唄)

 

接受並且允許自己的有限,大家就能夠看見你的無限

 

幸福快樂的首要之道,在於一個人願意成為他自己。──伊拉斯謨斯(Erasmus,思想家)

 

我喜歡得到大家認可,卻又會因為大家的關注而覺得壓力好大。

(我之前參加一次五分鐘書評比賽,獲得喝彩跟關注。第二次再次報名比賽,卻因為壓力太大,不敢出現,我怕讓大家失望。)

 

很容易疲憊……當我疲倦時,我走路很慢,吃東西很慢,講話很慢,跟人談話時斷斷續續。即便我的步調很緩慢,我最終也實現了生活中大多數的夢想。(緩慢、易疲憊的內向者在社會的生活就好像去光顧一間「快速旋轉壽司店」,每看到一盤壽司想要下手,正要拿的時候,別人就先下手了。正要拿的時候,轉盤就轉走了,根本就拿不到。除非,她能夠讓轉盤慢下來!因為要她的速度上去,還是算了。內向者在75%的外向者世界就像是在過一條川流不息車潮的馬路,然後她一直過不去,因為車速太快了。

  還有,內向者親友、伴侶相處的時候,會遇到的困境就是他們一直問很多問題,當內向者要慢慢答的時候,他們已經走了。腳步完全不同調,所以當這樣的狀況大量發生時,內向者會質疑自己是不是怪物?還是她不值得被愛、被喜歡?

  但是事態已經嚴重到她發現不做自己根本不是條路的時候了,她唯一可以救自己的解藥就是做自己。)

 

性格內向者未能實現應有的社會生活。他們命中注定要承受孤獨和不快樂。

(我跟路人甲說:「因為我很容易疲憊,但是我又很希望能夠把最好的狀態給別人,可是我做不到,所以我就要求你,是我太嚴格了。」意思就是我把我做不到的事,化作對他的要求。)

 

性格內向者與外向者在數量上大約是一比三。結果,他們必須在生活中發展出額外的應對技能,因為他們會承受很大的「改變自己、迎合社會」的壓力、要像這世界上其他人那樣行動。性格內向者每天幾乎是從清醒的那一刻開始,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需要對外在做出反應,並順從外界的要求。(像是房東問我:妳這禮拜要做什麼?我都會覺得好像不能給出一個他滿意的答覆是我的錯。雖然表面上我要做什麼,根本和他八竿子打不著干係。)

 

我們應該停止嘗試適應外向的文化,並停止「改變自己」;我們需要欣賞自己與生俱來的個性

(昨晚我加了房東為臉書好友後,他告訴我他的臉書有3200個好友,而我則努力維持在150以下,還有我看到《反人脈學》覺得實在是太解放了!)

 

在我三十多歲時,我的職業從兒童圖書管理員變成心理治療師。(你可能注意到了,這兩種職業都是內向的,但卻需要社交技能。)儘管我很喜歡當圖書管理員的許多好處,但是我更希望從事更為個人化、更私密地與別人交流的職業促進個體的成長和發展,幫助他們生活得更為滿意,似乎是令我感到滿足的人生目標。
 

內向和外向處於「能量連續體」(energy continuum)相反的兩端。我們落入連續體中的什麼位置,便決定了我們獲得生活精力的方式處於連續體偏內向那一端的人,傾向於向內以獲得精力;而處於連續體偏外向那一端的人,傾向於向外已獲得精力。我們在生活重心上的基本差異,會表現在日常所做的每一件事上。教授強調每一種個性都有積極的一面,並明確指出每一種個性都很好──只是彼此有些不同而已。(今天我就跟路人甲解釋,根據他從大學時期一攤接著一攤的生活型態,他偏向外向。而我是跟外界接觸後,需要獨處充電,所以我偏向內向。)

 

「不同的能量需要」這個觀念,讓我一見如故。我開始理解自己需要獨處以恢復精力。我不再對自己想離開孩子們休息一會兒而感到很有罪惡感。我漸漸明白,自己沒有什麼問題,我只是性格內向而已當我開始瞭解內向性格的優勢和缺陷後,我就很少感到羞愧和自卑了

(我在法鼓山當卓越禪修營的隊輔時,覺得要扮演勁量電池的小隊輔角色有點吃力,直到我聽到有個兒童營的小隊輔帶小朋友拜佛,後來小朋友們都很鎮定就覺得:那我也可以。所以那一次我走的整個是放牛吃草路線。不過後來去非洲帶小朋友就發現放牛吃草這招不管用,只會讓場面失控,所以就開始認命的學習溝通技巧。)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榮格發展了內向和外向的理論,認為我們會受到相反方的吸引,以幫助加強和實現我們每個人所缺少的部分。他認為內向和外向就像是兩種化學物質,當兩者結合在一起時,雙方都會因對方而發生變化。他也將這看做是我們欣賞彼此互補特質的一種自然發展

 

很顯然,性格外向者很有魅力。而且,他們對內向的性格類型來說是很好的平衡。他們幫助我們走出去四處活動,而我們幫助他們減緩匆匆的步伐。

 

我在想,一個人一旦形成了某種程度上內向或外向的性格,那麼他生活中的每個面向都會受到影響。我不停聽到個案抱怨自己並不喜歡與生俱來的特質。我也在想:噢,我希望他們能認識到自己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他們只是性格內向而已

(以及,有人對她說我都在收妳的爛攤子時,她也會覺得自己在收內向者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爛攤子。畢竟如果可以生活得很開心舒適,誰想要堅忍不拔的逆流而上呢?)

 

我向她解釋內向性格是我們天生就具有的一些特質組合。它既不是不喜歡與人共處,也不是害羞。她看起來十分寬慰。「你是說我這樣是有原因的?」她說。令人驚訝的是,有那麼多的人性格內向,自己卻不知道。

 

身為性格內向者的羞恥感消失後,這對人會有多麼大的影響。停止嘗試去扮演不是自己的角色,那是多麼大的一種解脫啊!一旦我建立了這樣的體認,我就領悟到自己必須寫一本書,來幫助人們認識性格內向這個問題。

 

大多數研究是在歐洲進行的,在那裡,人們比較認可性格內向是天生個性的一種形式

 

雖然我腦中並沒有刻意選定受訪者是哪種具體的職業,但有相當多的人可歸類在伊蓮‧艾融(Elaine Aron)博士所定義的「諮詢顧問階層」──他們獨立工作、權衡做出決定、學習如何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問題,並與別人進行交流。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具有較高的創造性、想像力、有智慧,善於體貼他人。他們是觀察者。他們的工作經常影響許多人,他們有說出不尋常事情的勇氣和遠見。艾融博士在《高敏感族自在心法:你並不孤獨,只是與眾不同》中指出,其他階層是戰鬥的階層,是這個世界上的實幹家。他們需要諮詢顧問,而顧問則需要戰士來採取行動,促進事情發生。許多理論家認為,這就是為什麼只有二五%的人口是性格內向者──我們只需要較少的性格內向者。

 

在許多訪談中,我聽到不少性格內向者批評自己的內向性格,特別是如果他們他們還不知道自己屬於性格內向者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對於自己為什麼會感到不受重視和容易被人忽視,他們感到相當困擾

(現在覺得好心疼自己,印象好深刻,小時候有一陣子我在家裡把「你都不關心我」當成口頭禪在跟家人對話。然後跟路人甲交往時也會受到這種情緒困擾。內向者願意不斷地認識自己是因為,連她自己的情緒波動,對她而言都太刺激了!)

 

我驚訝並倍受鼓勵地發現,在諮商晤談後,許多人對自己是「誰」感覺好多了。「瞭解到我的大腦與別人不同,以及我生活在外向的海洋之中,我就對身為我自己感到平靜了很多。」許多人都這麼說。科學研究也證明,與眾不同並沒有問題,這個證據有力地幫助人們減少了罪惡感、羞恥感,以及對自己產生的其他消極想法

 

我主要是為性格內向者寫作本書。我希望性格內向者能理解,在自己那有時讓人困惑的個性背後,有一些很有價值的原因。我也希望他們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然而,也有兩個重要的原因值得性格外向者來讀本書。首先,讀過本書後,他們便能夠理解生活中那些神祕的性格內向者;第二,性格外向者(特別是在步入中年之後)需要暫停腳步,並對自我進行思索反省,來平衡因為年齡因素而產生的身體上的局限本書可以為性格外向者打開一扇門,提供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思考內向,並發展自我反省的能力
 

 

  所以讀完心情好舒暢,跟路人甲視訊時,有跟他解釋我是內向者,太多刺激我會受不了。最後他彈吉他給我聽時,還問我:「我的吉他與音樂,對妳來說是刺激嗎?」所以好好的瞭解自己、做自己,別人也會配合妳。還有他跟我說他不習慣送禮物給女朋友,我說你可以從現在開始慢慢培養這個習慣。因為改習氣可以開悟成佛啊!滾石不生苔!能一直不斷的改變是很好的事情!

  然後後來他要掛電話時我也比較心甘情願,因為他已經為了我調整很多,用了很久的手機了。今天掛完電話有種「我們終於穩定交往中」的感覺,終於有點像樣了。其實每次有這種感覺以後,接下來又會再有挑戰。生活不就是如此?

 

 

 ABAO阿爆(阿仍仍)【Thank You】Official Music Video[English Lyrics Open CC]

  今天看著路人甲談吉他的樣子,內心瞬間有種:「一體裝到人體裡,實在是奇蹟!」我的親身體驗是:做自己,內心就會舒坦,進而充滿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悅美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