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擷取自韓劇《Kill Me Heal Me》!


 

  我承認我想交男朋友啊,想得不得了!但是但是,上一段經驗太糟糕了!糟到我認為我需要大改造,才能進入下一段戀情!什麼樣的大改造?當然不是愛情偶像劇裡,什麼做頭髮、清腿毛、練習怎樣踩高跟鞋,而是更徹底的,內在的清理


 

  簡單來說,我想要好好面對自己過往的創傷經驗。《關係黑洞》P.36:「如果,你的身體沒有任何傷口,碰一下,你可能只有微微的感覺,不會覺得痛,也不會有很大的反應;但是,如果你身體的某些部分已經受傷,一直都沒有癒合,只要別人輕輕碰一下、撞一下,你可能就會痛徹心扉,甚至可能會因而對別人生氣因此,不一定是因為對方太不溫柔或太不體貼。」因此,我並不想要把所有讓我感覺不舒服、不對勁的地方再怪罪於他人,我知道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自己。我要把全部的東西包進來,獨自療傷。獨自的意思並非不跟外界接觸,而是不替問題找一個替死鬼,真正去面對自己脆弱、受傷的感覺,我知道這不容易,但是這是必須去做的事情,這樣傷口才有可能癒合、甚至痊癒。


 

  《關係黑洞》P.38:「這種當對方對你的指責,你接受、並且按照對方的方式去做,這其實是一種『投射性認同』.......因『焦慮』而產生的『控制對方的行為』,其實是一種『上癮行為』的表現。」


 

  我內在本身就十分容易看見焦慮的情緒產生,比如說,以前我認為一個男生對我有意思的時候,我傳訊息,他沒有回,我就會連打line電話一連打個好幾通。還有如果我坐在對方旁邊,對方在跟別人講電話,我就會很擔心對方被其他人「搶走」,焦慮感指數接近沸點。


 

  《關係黑洞》P.38:「焦慮,究竟是什麼?學者約翰‧梅爾〈John D. Mayer〉等人,試著用臨床角度描述『焦慮』這個讓人不太舒服的情緒:『涉及對危險、威脅和苦惱的一種強烈預期,個人雖然想要努力克服,但在那時卻是無能為力......焦慮會引起身體上自律神經系統活動升高、腎上腺素及血壓的升高及心跳的加快......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一段時間,就會開始出現坐立難安、消化和睡眠受到影響......容易暴躁、發脾氣、挫折與缺乏耐性。」你知道,我一開始以為上一個喜歡的男生是脾氣超好的好好先生,後來認識深入了以後,就開始破滅,因為對方就是容易暴躁、發脾氣、挫折與缺乏耐性集一身的男性!我現在一點都不意外,因為無獨有偶,我自己也是這樣,外表看起來、感覺脾氣很好,但我也是焦慮一族!因此我會被這樣的男生吸引,也是很合理的!


 

  有一次我們一起出去玩,發生一點小狀況,他二話不說,就把全部的過錯推在我的頭上,劈頭就責罵!我當下第一時間愣住,還頻頻點頭稱是買單,道歉表示:「老爺,對不起!都是奴婢的錯!」因為我當時過度在乎他人的看法,習慣性的把別人的需求優先置於自己之上。


 

  事情不只這一樁,還有另一個,就是我還對他有好感的時候,我希望我倆能夠獨處,如果他沒經過我的同意或允許,就邀請了其他人,我就會大發雷霆的表示、上演「你不夠在乎我這個朋友的心情」的戲碼,直到他自己請退別人為止,很「虐」的關係。我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我們兩個會這樣了!


 

  《關係黑洞》P.43:「看到這,你或許有個疑問:這些『強迫行為』實際上並無助於事情本身;但為何會被一再地執行,用以安撫我們的焦慮不安呢?

 

  原因可能是,很多時候,當我們在面對未知、模糊的情況,容易產生焦慮;而執行這些『強迫行為』,可以讓我們有種錯覺:讓我們覺得情況是能夠被我們掌控的

 

  這種『可控』,能給我們帶來一種『確認』的安心感,焦慮也因而暫時緩解。

 

  但這種從『強迫思考』到『強迫行為』的歷程,會讓我們感覺越來越糟、越來越不舒服,因為『強迫思考』的內容多半都是負面想法;而很多時候,『強迫行為』也會讓我們對自己感覺更糟。」


 

  《關係黑洞》P.44:「這可說是一種『上癮』的過程:『我知道這不好,但這可以暫時讓我感覺比較好。......但若我們沒有發現自己焦慮與不安的根源,就很容易流於事件的表面,而要求許多對關係沒有幫助的行為,反而消磨了彼此真正的愛意。」


 

  除了在感情之外,還有在等朋友A上廁所時,朋友B開玩笑說:「我們走,不管她。」我的反應會很大,很沒有安全感!以及《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離婚時,我的「真愛就在道場的下一站」假說立即瓦解,夢幻泡泡破滅!令我難以接受!我特別無法接受「離去」這件事,有時候想到親人死亡,我就會覺得難以承受。


 

  《關係黑洞》P.53:「如果你沒有發現,關於你內心深深的焦慮與不安全感,其實並非完全來自於現在你面前這個人,而可能是來自於你過往對世界根深蒂固的看法,以及對自己的看法;你有沒有發現,原來你的內心可能是這麼想的:『愛我的人,可能會離開;這種愛是變動而不穩定的;我可能會被拋棄;我不確定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我不確定他人是值得信任的......』

 

  如此,當你的不安全感與焦慮來襲時,你就可能誤以為:『是因為對方做了什麼,所以我才這麼不安。』於是,你可能就會毫無節制地,將你的不安全感、焦慮以及所伴隨的憤怒、沮喪、憂鬱情緒,全都歸咎給於對方,將責任丟給現在和你在一起的這個人承擔,而且,這個不安全感,讓你強烈地認為:『對方應該要盡其所能向我證明:他是值得信任的。』

 

  但實際上,在愛情中,你真正的大魔王不是你面對的這個人,而是你的心魔。」


 

  看著父母的婚姻,這是我自然而然得出來的結論:「男人終究是不可靠的!女人得要靠自己才行!」這種信念會讓我活得很累,因為世界上的男人太多了 因此,我從來沒有真正信任過我交往的任何伴侶,曾經有朋友聽完我的戀愛史,作了如下的點評:「聽起來,他們好像免洗筷!」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但這比喻真的是栩栩如生,是的,正因為所有人終究會離開我,沒有人是可靠的,真正會陪伴我的,一直都只有我自己而已!因此,只要我能證明我沒有那麼需要對方,我就贏了!曾幾何時,愛情成了一場比賽誰比較不需要對方的競賽


 

  《關係黑洞》P.58:「如果你是一個焦慮依附者,你或許就是在衝突過後,堅持要趕快『說清楚講明白』,要馬上『談一談』的那方。但或許,你也時常在這過程中受挫,因為你發現對方似乎不想要跟你『談一談』,而他的反應總讓你沮喪,更讓你覺得:『你好像不如我一般重視這段關係,是不是你根本不愛我?』」


 

  不論是感情,或是親情,我的確在這裡一再跌倒,感到挫敗,因為我遇見的對方,似乎總是不想談,就好像刺蝟一般。該怎麼突破這堵高牆呢?


 

  《關係黑洞》P.58:「對於焦慮依附者而言,我想要『談一談』

是因為在乎我們之間的關係、我想要知道你的想法、我想要確定我們的關係是沒有問題的、是穩固的......。」因此我在面對衝突,希望跟內心中的重要他人溝通時,通常會說:「我寧願你告訴我真實的、不一定漂亮的話,而不要什麼都不說。」


 

  《關係黑洞》P.59:「迴避依附者覺得,你想要『談一談』,代表『你對現在的我不滿意,你想要抱怨我,你覺得我不夠好』。......

 

  為了逃避這種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挫敗感,迴避依附者當然不會想要『談一談』,而只想要『躲起來』,舔舐『覺得自己不夠好』的傷與不安;或是,遠離那個『會讓我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人。」


 

  雖然有時候我屬於焦慮依附者類型,但我也有扮演迴避依附者類型的時候,曾經,我也收過《關係黑洞》P.61筱雯般的回饋:「為什麼你總是這樣〈動不動就提分手〉?好像一點都不在乎我、不愛我、不愛我,那你為什麼要跟我在一起......」


 

  《關係黑洞》P.63:「許多迴避型依附者,非常不喜歡面對他人的『情緒』。.......有許多迴避型依附者,因為不善於面對、處理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甚至,這些迴避依附者,對於情緒是極其敏感的──他們並非無感,反而是因為太過敏感,自己的情緒也很容易被他人的情緒所激發,但自己卻不知道怎麼處理,因此他們學會了一件事情:『情緒隔絕』。

 

  他們學會關閉自己的情緒──當然,他們也有這樣的能力;因此,他們越來越習慣用『理性』來處理、面對事情,因為用『理性判斷』來處理事情,是客觀且可控,而自己不必被自己不擅長的『情緒』所影響,一切都是可控的,因此代表著『一切都在我的掌控當中』,如此,可以讓我『自我感覺良好一些』。」


 

  《關係黑洞》P.64:「那麼,為什麼迴避依附者這麼害怕面對情緒?

 

  或許,這跟他們過往的經驗有關。當他們曾經被要求『需要為了別人情緒負責』,如果『別人情緒不好,一定是因為你沒有做什麼』的時候,這些迴避依附者,面對別人的情緒時,可能就會因而升起『可能是我什麼事情沒做好,所以他才會有情緒』的恐懼與不安──這種與過往經驗有關的『情緒印記』;因此,為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讓自己別一直感受到『別人因為我而情緒不好,這是我的責任』、『是我沒做好、我很糟糕』的羞愧感受,他們學會把自己的感覺『關起來』,讓自己不需要去面對這些情緒。」


 

  是的,母親「妳是我的女兒,怎麼可以不站我這邊?」這種選邊站的要求言猶在耳,那是一輩子的陰影,還有不符合媽媽的期待時,媽媽受到重大打擊而有輕微憂鬱等等,讓我有強烈的「做自己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情緒印記,也是阻止我做自己的一堵高牆!讓我覺得我好像受了詛咒,永遠不見天日,好像沒有光明的一天。於是,我裝乖,我假裝自己內心並沒有蠢蠢欲動,我假裝自己沒有夢想,我假裝媽媽的夢想就是我的夢想,媽媽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結果,我跟媽媽表面上雖然相安無事,但內心的壕溝卻在無形中越鑿越深


 

  《關係黑洞》P.72:「如果,你是焦慮依附者:請給自己安全感......

 

  練習給自己安全感的第一步,是『相信自己的價值』。

  請你開始練習,相信:『對面這個人,他喜歡我,是因為我身上的確有讓他喜歡的特質。不過,不管他是不是喜歡我,我都是很不錯的人;他的喜歡,並不會影響我的價值。』......

 

  第二步,練習『相信這段關係』。

 

  並不是你不夠好,所以對方才『丟下你』

 

  當你開始練習相信對方、相信這段關係,你或許就不需要對方做很多證明來『展現他是在乎你、愛你的』;當你相信對方是愛你的,那麼即使有時候,他不能成功理解你需要的『安慰』是什麼樣子,你或許會比較願意開始思考:『或許他是愛我的,但不知道怎麼安慰我;那,我能不能、願不願意教他?』而不是總用自己的方式,揣度對方不夠愛你,不夠在乎你。」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父親的缺席的確經常讓我覺得是被他丟下的!也讓我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自己是劣質品、不夠好!


 

  而要我練習相信關係,這對我來說非常有挑戰性,因為就連看愛情喜劇的時候,看到男女接吻,我都會自動抽離情感,我覺得我不想要去感受任何的感覺,因為關係總是帶給我很多的傷害,我催眠自己說:「只要沒有感覺,就沒有被傷害的機會!」但是,柏林圍牆終究會倒塌的!


 

  過去,我是很不喜歡攤開來談感情方面的,直到最近,我發現了一項驚人的事實:我們在感情裡的腳色與反應,與我們的童年經驗有非常大的關係!


 

  因此,我覺得開始檢視自己的感情,有助於加速與父母和解的速度,因此怎麼樣也要衝了!關係彼此都是糾纏在一起的,並沒有真的油水分離、分開說:「這個抽屜是我跟父母的關係,另一個抽屜拉開是我與兄弟姊妹的關係,這個抽屜就是我跟現任男友的關係,還有還有,其他是我跟前任男友的關係。.......」哪有這麼複雜、這麼清楚?


 

  我覺得關係比較像是火燒連環船,不好的時候所有的東西全部燒在一起!聽起來很悲觀可怕吧?但是好消息是,一個觀念轉了,全部的關係也都一起轉正,天底下哪有這麼好康的代誌?你說是不是?因此,這篇的目的純粹只是想要讓我的焦慮,還有那些哩哩扣扣的枝微末節全部「見光死」!我再也不想被他們戲弄了!就像打疫苗一樣,我要心好壯壯!這就是我愛惜自己的方式!我的立意是想要讓一些人知道:「你是正常的,我也會有這些情緒!」但我們都有機會把跟自己、跟他人的關係處理得更美好,廣結善緣!這不就是活著的意義嗎?改變,再改,直到我們過世為止!這就是「修行」哪!直到呼吸停止的那一刻!


 

  我體內有一部份是焦慮型依附者,而我給自己安全感的方式是念「阿彌陀佛」,因為我相信諸佛永遠不會遺棄我,我的信仰,我的宗教經驗,就是我的安全感!也祝福大家,也早日找到一條回家的路,家,就是能讓我們「安心」的地方,而家,也不一定要是實體,像我的「信仰」就並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呀!


 

Never Enough


 

   這首歌曲是電影《大娛樂家》的主題曲之一,看《大娛樂家》的時候流了好多眼淚! 因為覺得好多歌詞都道出了我的心聲,直直通入我心底,超有共鳴!


 

  我認為這首歌跟《關係黑洞》這書名滿搭的吧,因為黑洞就是「Never Enough」的概念哪!


 

  邀請對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藍色連結購買書籍,喜悅美眉可以賺4%喲!會捐給我的一大安全感來源──法鼓山啦!請各位看官給點打賞!感激不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喜悅美眉 的頭像
    喜悅美眉

    喜悅美眉

    喜悅美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