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64151554.jpg好解放啊!不用全能、兼顧、只要放鬆的飄浮!這篇分享的照片文字都出自楊定一的《豐盛》哦。

  十年前,或許我想要當企業家,而且為了要考上商學院,硬是碰了我高中超抗拒排斥外加討厭一百倍的數學,然後學測好死不死還考到了數學頂標,面試還出奇順利的進了企管系。雖然我娘覺得這系很沒用,可對當時的我而言,考上商學院,這就是幸福的象徵。我當時會想當企業家的概念是受到嚴長壽、許文龍啟發,認為企業家可以帶給人們很大的幸福,而我也想帶給人們很大的幸福。

 

  但我覺得念商學院跟企業家是兩碼子事,而且聽說做生意要業務起家,我去做過直銷,很崩潰。我看過路人甲一提到做生意那種眼睛發亮的眼神,我知道我不是那種。我是性格內向,接觸人群對我來說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會快速消耗能量,工作時間又長。

 

  還有還好我沒有去當外交官,要一直接觸人,真的是太可怕了。還好我走上了禪修的道路,找到了禪堂這個庇護所,真的是太好,也太感恩祖師設計出禪堂來接引我這樣的人。

 

  之前在農場工作,我工作就瘋狂耗體力,我體力可是有名(鳳小岳認證過)的差。然後我遠在台灣的長輩關心我,問我交朋友了沒?(真的是關您屁事。身為世界上25%的性格內向者,就是很難符合以75%的性格外向者為主流的社會期待啊)我說沒有。她說這樣人家會誤會。所以後來我就去交朋友了。但也沒交到知心的,這就是我現在的信念:勉強自己不會有好結果。這也是路人甲很吸引我的原因,對我來說,他就像沒被社會汙染過的寶寶。在我眼中,他是如此的坦誠,保有自我,而不被外界的意見影響。這是我很渴望的特質。一樣的特質,在我身上我覺得很丟臉,在他身上卻可以面無愧色的講出來。在華人「擁擠」的社會,人與人的距離如此靠近,我總是生怕干擾了別人,總是活得很抱歉。我從學校教育學到的就是要以團體為重,掩蓋個人、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

 

  至於有名,一直都是我很害怕的項目,我討厭、痛恨面對人群,因為我很敏感、在意別人對我的想法與看法,所以為了不要被負面的評論影響,我寧願不要有名。我想到之前做夢,夢到一個名人對我有意思,我在夢中最「歡樂」(台語:擔心)的事情就是媒體怎麼寫!看看我有多慌張。

 

  「智慧名利養,名利虛如空」,所以我其實沒那麼想致富、也不想有名,更不想要取得性格外向者的成功。那些對性格內向者都過度刺激,也太可怕了。我現在甚至很懷疑那些我以前看過的工具書,真正適合我,我能夠用上的有幾條。如果說巴菲特和查理孟格兩個人的類型,我一定是偏向查理孟格。我其實都很希望人們看不到我,這樣我就不用跟他們互動。我會為了迴避房東跟他家人在餐廳吃飯,而寧願在茶水間站著吃。不然我滿腦子要擔心他們對我吃的東西,還有我吃相的評論。

 

  我的吃相是到現在快三十歲了,吃飯時都還會聽到我媽提醒「擤鼻涕、擦嘴巴,妳都幾歲了?」的那種。然後上次跟路人甲去餐廳吃飯,我一時忘記,大塊朵頤後,才赫然發現:我是在跟他一起吃飯,注意形象!才趕緊擦嘴巴。然後人家也沒說什麼,我覺得跟他交往就是可以享受不被評論的自由,因為他是活得那麼「坦然自在」。當然身為性格外向者的他也會想要取得性格外向者的成功,但是他的痛苦之身沒有那麼強烈。他就是很可以做他自己,不怕打擾別人。這點我真的很羨慕!所以可以明白《延禧攻略》裡,無論眾人對瓔珞如何撻伐,富察皇后仍舊盡其所能維護著她,宛如維護年輕時的自己,這是一種補償心態。所以我會這麼維護路人甲也是,老實說,有一部份的我是多麼渴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符合社會期待,不用當佛教徒,這些路人甲都能夠幫我實現。在他那邊我就比較能做我自己,我可以不用成為華人社會要求我的樣子,這很解放。

 

  總而言之,我特別想表達的是,我的確如楊定一所說,覺得自己並不適合取得外向者的成功,覺得那樣的生活根本不適合我,也不會是我想要的生活。經常是在得到了世俗所謂的成功以後就覺得:「難道就這樣了嗎?」而且得到也就都是剛剛好而已,但卻接受了那麼多的掌聲。其實我壓力也很大,因為厚德才能載物,所以我會強迫、要求自己不斷的付出,因為我的德鐵定不夠厚,所以要不斷增厚,也就是培福,「不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培福是開智慧的根本,培福沒有極限!

 

  像是昨天晚上,路人甲快睡著,我前一天熬了夜也很想睡,路人甲知道以後希望我不要念佛典故事,他怕我累。結果我鬧脾氣說我要念故事,還說:「故事跟慈心是不能刪的,只能把通話時間往前移。」就是我會強迫性的覺得自己要做某些事,不做我心會不安穩。

  每次看到這種話,我都會催眠自己:不論我個人表現如何,整體來看都是很美的圖畫。來哄自己說:「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沒關係的,不要怕。」這包含我人生的全部:我的工作、感情等等等等。

  還有關於「孝順」這件事情也是,我媽對我比較像教練,陪我上Yamaha的鋼琴課,彈指頭。在汽車上教我背三字經,真的很感恩她從小就對我這麼用心,但是高敏感、內向的我,只要需要跟她接觸,就要開始想:講話要小心,然後想到我過的生活根本都不符合她對我的期許與期待(跟她相處就是要瘋狂被糾錯),根本都不知道要跟她說什麼好。還沒接觸前,就只有滿心的愧疚。所以其實我不太想要接觸我的家人的最大原因是,在她們眼裡,我就只有「不合格」,「不符標準」。所以如果能躲就躲得遠遠的就好。也是我為什麼想逃往「國外」的主要原因,我在華人世界裡就是不折不扣的「失敗品」哪!

 

  所以在開悟的人身邊真的是相對安全的,至少他們不會把我的一切當作「我」,這樣一想,就覺得好輕鬆、好解放啊!忍不住被閃閃發光、開悟的「他們」吸引。

  我可不可以不成器?我可不可以不要那麼成熟?我本來就很幼稚,我真的是不想再追求「成熟」了,那真的都是演給外人看的。如果不要追求「成熟」,我反而覺得自己更「成熟」,弔詭吧?

  寫網誌的時候,是我最能體驗到「合一」的時候,時間過得很快,一下子,好像一眨眼就天黑了。

  之前我在非洲當老師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很像在「殖民」,然後會懷疑自己這麼堅持的要把一些東西灌輸給小孩,這樣對嗎?雖然去非洲只有短短兩個多月,可是已經開始引發我去思考,原本我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好像其實並不那麼理所當然。好像沒有一條「絕對正確」的路,那麼,我又到底在堅持什麼?

  昨天老闆問我可不可以接一份活兒,可是要做到簽證到期。我就快回台灣了,所以那時候警戒心升起,回他:

  我其實當下腦筋迴路跑過以前因為工作時間不愉快的工作經驗,所以很快拒絕。但回過神來以後又覺得自己會不會拒絕太快了?因為我需要錢!然後就開始很煩惱。所以讀到「不該完成的,心會帶著你避開」,就覺得很安心。

 

  我身邊都圍繞著很愛我、關心我,為我操心的人,路人甲是相對不操心的,他總是說:「妳會很好的。(You will be fine.)」然後就飄走了。就是因為他跟我思維太不同了,所以跟他相處,我有很大的機會可以切斷我的慣性,而這正好就是我最需要的,停掉念頭的瀑布來呼吸。

  昨天讀到「你完全可以做一個樸實、普通的人,將自己的需要減到最低。」我就哭了,可見這就是我內心真正渴望的,第一個就是要把「別人對我的認同與肯定」丟掉,我覺得這件事情很累贅啊,這根本就是被捲進一個無底洞的深淵。為了這件「多餘」的事情,我要節外生出很多枝,然後再去做很多事,我覺得根本就是沒事找事來折磨自己,自討苦吃。還有以前我一輩子都在抓別人的認同,結果就算抓到也沒有比較幸福,那幹嘛抓?所以我要改變習慣,放掉!活出全新的我,一個不像任何人的,超級普通、不起眼、低調的我。所以佛陀才說「佛在僧中」,他就是僧團裡的一員、普通人而已。

  而且現在比起要抓取別人的認同,更吸引我的其實是「守住自己的心」,只要能守住,我也就不用爭取別人的認同了。「爭」一直都是很緊、很不舒服的心態。這也是我在禪堂的體驗,當我想要當「菁英」,我的身體相對緊繃。真的是見鬼了,大家就拿某個「人」當作菁英的標準,然後就要大家像「某個人」,我們要學的是心態,而不是外在行為。而同一種心,可以用無數種外在形式與行為去表現哪!難道不是嗎?

 

 

 蔡康永:做更好的自己

 

  蔡康永講的話就是很值得反覆回聽,然後記筆記呀!網誌裡面放他就是有質感,而且很意外的,他竟然舉了釋迦牟尼佛當例子!而且還把他歸類為富二代,所以我以後不能再說我對富二代反感了!

 

 

 康永金句

 

「人生活著到底是怎麼回事情呢?其實人生活著的過程,大概就是想兩件事,你想要跟生活索取什麼?為了索取這個東西,你要拿什麼東西來交換?所以兩件事:你想要什麼?你會做什麼?如果到現在你還沒有想清楚這件事情的話,我們就先來研究一下狗。只要想人的事情想不清楚的時候,就想你家裡面養的那隻狗。狗,想要跟生活索取什麼?所以呢,我們在觀察狗的人生的時候,我們會想到,牠想跟生活要什麼?可能是要愛,牠可能要人的陪伴,可是如果牠表現的是對於食物的熱情非常強大的時候,你看著牠的時候就會想說,這隻狗牠只是想吃東西而已,那牠陪伴我只是為了換取它想要的東西,就是吃東西。」

 

  我想要不用跟人大量接觸就可以養活自己、在自己的意願與能力範圍內讓母親開心,還可以布施、供養三寶。

  的確,我用「人」的角度與邏輯在路人甲身上想不通的時候,我就想我家的狗狗來福,這麼一想就通了。因為路人甲是性格外向者,跟我相比,他就是精力充沛,然後要一直做下一件事情,來福也是。所以我就覺得隨便路人甲要做什麼,反正倦鳥知道要歸巢,累了回家休息就好,就跟我對來福的希望是一樣的
S__64151555.jpg來福也是會為了向生活索取食物,做一些牠會做,但沒那麼想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從牠身上得到的啟發。如果沒有食物,把帽子戴到牠頭上牠可是會發脾氣的。牠脾氣跟石頭一樣硬,這點倒是跟我很像

 

 

「我們每一個人和狗一不一樣呢?看情形,我碰過很多人,我問他說:『你想要跟生活索取什麼?你最想要的是什麼東西?』的時候,他們說:『我不知道我想要什麼唉。』有人會不知道他想要什麼嗎?我覺得每個人都知道他想要什麼。只是當他回答你說『我不知道我想要什麼』的時候,意思是:『他想要的那個東西不夠高級,他不好意思講。』你如果真的是他的好朋友,你問他說:『你想要什麼?』他如果願意敞開心胸,他可能會說:『我想要很多很多錢,我想要躺著就有很多很多錢。』『我想要躺著就有很多很多錢,以及被所有的我喜歡的帥哥或者美女給環繞著。』當他這樣講的時候,他是有想要的東西,可是接下來你就要問他:『那你會做什麼?你要拿什麼東西去跟生活來換?讓生活會給你,你想要的東西。』狗在陪伴我們的時候,得到了食物,這對牠來講是一個很理想的情況:『我陪你,你對我很好,然後你也給我東西吃。』所有的動物都想要吃東西,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有人可以去陪伴。北極熊想要吃東西,狼也想要吃東西,蛇也想要吃東西,問題是你不養北極熊,你不養蛇,你不養狼,沒有好的主人會餵東西給牠們吃,所以牠陪伴不了你們,牠只好去打獵。如果有人養了牠,比方說動物園養了牠,牠只要每天出來走一圈,讓去動物園的遊客看見,牠會做的事情就做完了,動物園會餵食物給牠,牠的生活就完成了。生活就是這麼一件事情,就是,你要跟生活索取什麼?然後生活會要求你:請問你會做什麼?」

 

 

「我們會被什麼事情啟發?什麼東西叫做啟發我們?就是我剛才講的,你到底要什麼?你要的東西,如果是你羞於啟齒的東西:『我要很多錢,我要躺著睡覺不工作,就有很多錢,然後我要很幸福,我要我愛的人永遠陪伴我。』這些事情是你要的,可是,除了極少數上天照顧的人之外,剩下的人,他所要的東西,他必須要拿東西去換,拿他會做的事情去換。在這個過程當中,有沒有可能你想要的東西,不再只是這些好像動物一樣,最基本的東西:吃飽、睡飽、很多錢。會有別的東西......我們每一個人漸漸地被發現我們要的可能多於動物的本能,這個是被啟發出來的:『某一個人在某一個時刻會啟發我們,讓我們發現原來我想要的是這個東西。』」

 

  像我當初會受路人甲吸引,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當初聽完《蔣勳老師主講「生活裡的唐詩 杜甫、李白、王維,唐詩的三境界:從聖 入仙 成佛」》,蔣勳老師說在1:13:26說:「我還是要講說,這個人是沒有經過我們體制的教育的,才能夠做到這樣子基測太多了,李白就不見了。我們看到他寫的最迷人的句子......十五歲我們在考試的時候,他在練劍。那是李白......三十歲他才開始忽然很想寫文章......所以在書房裡是寫不出這種詩的,寫不出李白的詩的,如果我們的社會全部如果都去基測,最後大概就很難有李白。我覺得可能在街頭巷尾混黑道的,說不定有一天變李白的機率會比基測大一點......可是講到李白我就不管了......可以看到不同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可能是街頭的遊民,可是我不確定是不是那個遊民當中,會有一個近似李白的人物出來。他的生命的選擇,會不會是背棄、叛逆這個體制的一個更大的力量?......我還是覺得李白不可能是體制裡出來的人。」

 

  我已經被體制圈養太久了,李白一定不是在大學裡,或者是一路受教育的那種,比較可能是在路邊的人(就像路人甲這個名字),其實我也想當路人就好。這是讓我最沒有負擔,最沒有壓力的志願了!

 

  還有不論我上台做報告,或者是網誌風格,都很基本,就是受到白居易所說的「老嫗能解」的啟發。我發現試著做這件事情,會讓我體認到自己的耐心!以前我總以為自己缺乏很多特質,需要去追求,後來發現,其實不用這麼辛苦,只要換個角度,就會發現我身上早就已經有這些特質

 

  所以我同意我們會在某個時間,被某個東西觸發,然後發現「碰!」原來這是我要的!

 

  我覺得旅行很能夠發生這樣的過程。然後讓我們變成一個不同的人,就像我因為去張家界看到一個導遊(而且還不是我們團的導遊)的頭髮剃了蘋果電腦的LOGO,我回台灣以後也在後腦勺剃了黑桃K。我的大學老師看了怯步,路人甲看了以後評論說「很龐克」,我快被他笑死。在路人甲面前,我可以做我自己,我可以當路人,這是我最想保有的部分。所以之前讀過談一段感情,要看自己在感情裡面的樣子。所以一直都不是要去改變對方,而是改變自己。我希望我身邊充滿可以接受真實的我的人,所以我也盡量的展示真實的我,目的就是要吸引這樣的人出現!

 

 

「我小時候我家裡也有電視,可是我打開電視的時候,我從來沒有一秒鐘看著電視上那個主持節目的人,然後跟我爸爸說:『我想要變成他。』沒有,跟我認識的很多歌手不一樣,很多歌手可能會跟我說,他們看見電視上正在唱歌跳舞的,正在演戲的人,他們會指著電視說,我要變成他。可是我從小看著主持節目的人,我從來沒有一秒鐘覺得我想要變成他們。可是我看著我家裡面放滿了四面牆壁的書的時候,我沒事就會去拿一本打開來看。然後一打開來看,我就會覺得眼界大開。書裡面講的事情都是我不知道的,這個作者怎麼會有這麼怪的想法,這個地方的風景怎麼這麼特別,原來太空是這麼回事,原來文學裡面的地域是這麼回事。書裡面充滿了我不知道的讓我大開眼界的東西,所以我當時就被啟發了。就是:『我要做這種人,我要把我的想法像種子一樣的撒出去。寫書就是為了這個。』我有隱約的這個想法,可是我做不到。因為你一個小孩,自己想要寫書,沒有人會想要幫你出書啊,我就把這個想法放在我的心裡面。可是我被啟蒙了這個想法,我要拿什麼東西去跟生活來交換讓生活答應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可以得到我想要的東西呢?我後來就發現,你會做的事情,跟你想要的東西,當中往往有一段差距。」

 

 

  佛教吸引我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讓我大開眼界!

 

 

「所以這件事情,雖然受到啟發,畢竟是你會做的事情的某一種轉變而已。所以在座的這麼多人都跟我一樣,就是我們會做的事情,跟我們想要的東西,中間會有一點差距。如果你能夠漸漸地減少這個差距,你就會變成一個快樂的人。我小時候從來沒有想過要變成主持人,我求學的時候念的是英國文學,我到美國去念書的時候念的是電影製作,我想當作家,我想要拍電影,可是呢,當我回到我生長的地方去的時候,我發現,那個地方,沒有很多機會給你寫小說,沒有很多機會給你拍電影,可是卻有很多機會給你當主持人。所以我借著上電視去聊小說,聊電影,結果很意外的,我變成一個主持人。」

 

 

「所以每次辯論完,我都討厭我自己,就是你講的不是真話,你把一半的真實的想法,藏在你的口袋裡面,沒有說出來。你影響了別人,可是你所影響的人,聽到的並不是你真心相信的事情。所以我離開學校以後,我就不再參加辯論比賽了,因為我覺得辯論這件事情,沒有辦法真的講你想講的話。」

 

 

很遺憾的,這是我會做的事情,可是,是不是我想做的事情呢?有差距。你只能夠在人生的過程當中,不斷的摸索兩件事,就是,你到底想要什麼?你到底會做什麼?這兩件事情都需要別人來啟發你,尤其是你想要什麼,是特別需要被啟發的。所有跟我說我想要的東西很簡單:『我想要躺著有很多錢,所有的人都愛我』這件事情,你可以這樣想,可是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全部的東西嗎?不見得。如果有一個人很有錢,所有的人都陪他過每天的生活,可是他有很差的名聲,他在社會上很被瞧不起,他長得很不好看。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一個人的身上,他仍然認為他不快樂。所以很多人認為富二代最高興了,就是你生下來就好有錢,可是富二代依然有他想要的東西。他可能還是要快樂,要名譽,要幸福,要別人認可他。所以,你在活的過程當中,你會不斷地被別人啟發:你想要什麼東西。」

 

「我舉一個很有名的富二代,就是釋迦牟尼,不管你相不相信佛教這個宗教,釋迦牟尼一定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有智慧的人的其中一個。釋迦牟尼本來是一個王子。在皇宮裡面過好日子,他的老爸還特別交代身邊的人說:『我這個兒子怪怪的,所以你不要讓他隨便跑出皇宮去,看世界上到底是怎麼回事情。』可是釋迦牟尼有一天就忍不住,拿掉了王子的打扮,跑到皇宮外面去逛。他一出了皇宮之後,看到當時街上充滿了貧苦的人,生老病死,大吃一驚:『原來世界跟我想的樣子完全不同。』釋迦牟尼當時受到了啟發,這些啟發他的窮人、很苦的人、即將死掉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啟發了一個歷史上最有智慧的人之一。這些人在受苦,他根本不在乎他有沒有啟發別人,可是釋迦牟尼受到了啟發。他許下了一個願望,是他原來沒有的願望,就是:『我要減少世界的痛苦。』他這個願望是被啟蒙出來的,你要減少世界的痛苦,你要有能力去這樣做。你要拿你會做的事情,去跟生活交換,來換到你想要達到的目標,就是減少世界的痛苦。他去換了,他犧牲了他所有的東西,去換這個理想。所以富二代一定是快樂的嗎?當然不一定。在座很多人想做富二代是因為你暫時沒有錢,可是富二代本身會覺得:『我的人生有沒有更高的可以達成的東西?我可不可以減少世界的痛苦?』如果他想要這樣做,有錢不一定能夠達成。他得很聰明,他得有做法,他得有人脈,他得有執行的耐心,要克服種種的難關,他才能夠完成這件事情。」

 

 

  我聽過聖嚴師父說過有一個有錢人覺得有錢這件事誤了他一生,然後他都老了。

 

 

「所以即使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之一:釋迦牟尼,他依然是要被別人啟發,他才會想到他的人生到底要什麼?所以在座的很多人大學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很迷茫說:『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幹嘛。』沒關係,慢慢來,你會被啟發的。我為什麼常常鼓吹閱讀很重要,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活在一群很精彩的人當中,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像釋迦牟尼一樣走到街上,看到那麼令他震撼的生老病死的情況,所以當你被一群無聊的人,當你被一群跟你一樣迷茫的,不知道人生要幹嘛的人包圍的時候,你很難從他們身上得到啟發。如果你像我小時候一樣有機會,我必須感謝我老爸買了那麼多他不看的書。當你有機會打開一本書的時候,你打開的是一個你人生向外張望的窗戶,你會看到一個你從來沒有看過的東西,當然你得打開一本好書才行。如果打開的是爛書的話,那就打開一個很髒的窗戶,然後,窗戶一開外面都是臭氣。那很可怕,可是無論如何那都是一扇窗戶打開一本書,就有可能打開一扇窗戶。你就有可能受到啟發,因為你看到了一個跟你截然不同的,可能來自中東的,來自歐洲的,來自韓國的某一個跟你成長背景完全不一樣的人所講的,人生是怎麼回事情,這麼的一本書。你要擺脫包圍你的無聊的人,而想辦法把自己放在有想法的人當中,你才有機會受到啟發。所以最後我能夠給大家的建議就是:你要盡量縮短你會做的事情,和你想做的事情中間的差距。當你縮短這個差距的時候,你就會變成一個快樂的人。」

 

  我必須感謝我媽在學校當會計,所以我都可以在圖書館看我想看的書。

 

 

「我碰過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去環遊世界?我就在想說:我去一個國家旅行都快累死了,你叫我環遊世界八十幾個國家,所以,不是每一個人都想要環遊世界。如果你真的去一個國家好好旅行過,我覺得你這輩子大概旅行個二十個國家就碰頂了。如果你的目標是環遊世界的話,我覺得你得先要查一下你到底有沒有這麼喜歡環遊世界這件事情。因為世界是很可怕的,所以亂去環遊的話,可能會碰到很多你不想要碰到的事。我沒有想要環遊世界,如果你做的事情,你想要的東西和你會做的事情兩個越來越接近,你不會那麼急著要退休。你不會那麼急著要去環遊世界,因為環遊世界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好玩。我很幸運的事情是我後來變成一個主持人之後我發現,主持也可以寫書,然後也可以拍電影。你還是可以把你想法的種子,散播到別人的身上去。奇妙的事情就在於,你永遠都在搜索能夠啟發你的人。能夠啟發你的人,是不會主動去搜索你的。今天站在這個台上講話的人,會超過六個人,這六個人當中,哪一個人啟發你?在台上的人沒有人知道,你自己會去搜尋。就像我小時候,雖然我家有電視機,可是我對電視沒有興趣,我卻喜歡書一樣。可是最後我卻走到了電視機裡面去,你不知道啟發你的那個人會來自什麼地方,可是你會不斷地搜尋他,因為你不會永遠都滿意於跟別人說『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幹嘛』這件事情。你得要去搜尋,你不知道你在哪一秒鐘,聽到某一個人講話,翻開某一本書,看某一個節目的過程當中,你會聽到一句話,然後你的眼睛一亮:『這就是我要的東西』那時候,就得到了啟發:『原來這就是我想要向生活索取的東西』,然後接下來,你要努力的方向,就跟我們每一個人一樣。你要拿什麼東西去跟生活交換,拿你會做的事情去跟生活交換,去換到你想要的那個東西。這個就會使你成為一個快樂的你。到那個時候你就不會羨慕那些做的半死半活,做到40歲就說我要退休,然後去環遊世界的人,那是一個非常極端的,想像中的生活。我建議的更理想的生活就是我講的這一種:想清楚你想從生活索取什麼,然後努力去培養你會做什麼,然後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就會變成一個很快樂,而且有成就感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悅美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