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響跟旅伴在美國黃石公園的 7-mile Hole 健行步道上巧遇的母Elk,因為牠突然出現,把走在打響前面的旅伴嚇到。
為什麼不說母麋鹿,要說母Elk呢?雖然能炫耀英文也是很神氣,但這是因為雖然Elk跟Moose的中文都叫麋鹿,但牠們長的沒港款啊!為了避免說「母麋鹿」造成混淆,乾脆寫英文是最清楚的啊。
↑這就是母Moose,不覺得長得跟打響拍的母Elk差很多嗎?現在知道打響為什麼要寫英文了吧?因為平平都叫「麋鹿」,但長相真的差了十萬八千里啊!
正文開始
今天早上,打響對響姨說:「看到表姊去香港感覺還好,我就沒有很想去香港。」響姨:「你還沒去過香港?」打響:「對啊,阿姨,你幾歲我幾歲。」響姨:「不能這樣比哦,像你去過黃石公園,我就沒去過。我們那個年代沒有你們幸福,小時候都沒有出過國。」打響:「照你們這樣說的話,那我四歲就去過美國,不就含著金湯匙出生?」
打響的網誌主題都是寫作的當下決定的,既然早上聊到美國,那今天網誌的主題非「美國打工旅遊」莫屬啦。
關於美國打工旅遊,打響認為最重要的不是去打工或是去旅遊的遭遇、心得,而是參加這個計畫初衷。因此打響會從最初的「為什麼想出國?」「為什麼選擇打工度假?」「打工度假與打工旅遊的差別?」談到最後「為什麼我選擇美國打工旅遊?」
為什麼打響想出國?
1.響姊的世界地圖
因為響姊是個熱愛旅遊的人,有一次進她房間時,看見她的世界地圖上寫著:"Travelling is the best teacher."熱衷於學習的打響看見這句話,當然就烙印在心裡,並且決定有朝一日要好好旅行。
2.褚士瑩
打響之前能夠寫出這篇<<國際志工 ── 我以前不知道的錯誤觀念>>就是拜褚士瑩所賜。因為聽過他的演講,覺得他說的話很有道理。因此在網站上看到他給年輕人的建議中,其中一個是「給自己到海外長住的機會,至少三個月的長程旅行,像是飛到外太空,讓你有機會回頭看地球,離開越遠,感受越深刻,如果不拉開距離,就看不清楚那些元素,進而弄清楚自己的定位。」
看見響姊的世界地圖與得知褚士瑩給年輕人的建議,然後呢?打響在<<為什麼被退學是我的宿命?>>說過我的性格是「在不違背我想做的事情的前提下,別人的建議我都可以聽得進去,也很樂意付諸實行。」既然地圖都簡明扼要的說旅行是最好的老師了,褚士瑩都說要在年輕時去海外長住三個月了,那為什麼不去試試看,從旅行中可以得到什麼收穫呢?
為什麼選擇「打工度假」?
以上兩點談的是打響想要去旅行,但是要達到「海外長住三個月」的目標,其實有很多種方法,像是交換學生、打工換宿、國際志工、海外實習、找國外的正職、留學、純旅行......。為什麼打響選擇的是「打工度假」?這就要先分析打響剛剛提到的出國方案了。
1.交換學生
身為萬年大學生,響母不希望打響趕快畢業,而且總是將「你與其交換學生,不如去留學」掛在嘴邊。雖然如此,打響還是有發現就讀的S大有姊妹校是「西班牙文修課三學期」即享有去智利交換學生的資格,但被響母以「南美洲太危險」打槍。
2.打工換宿
表妹去過歐洲打工換宿,但是考量到「有收入還是比沒收入好」,因此打響沒有想要用打工換宿的方式去海外長住三個月。
3.國際志工
從<<國際志工 ── 我以前不知道的錯誤觀念>>這篇文章中,小蠟燭們可以知道打響去印度當國際志工35天。打響想要嘗鮮,用不同的方式出國。
4.海外實習
打響其實並不瞭解海外實習,只是單純地想:如果就深入了解該國的工作制度的話,與其實習,不如打工!因為打工是有領錢,必須認真工作。「員工」與「實習生」承擔的責任不同,既然身為員工承擔的責任較重,學到的東西也會比「實習生」多。
5.國外正職
因為還是學生時期,「國外正職」離打響還太遙遠,所以就暫時不列入考慮。
6.留學
這到現在都還是打響的夢想,因此沒有不去,是晚點去。
7.純旅行
為什麼「窮學生」的第一個字是「窮」與「學生票比較便宜」這兩件事都是有道理的,因為大多數的學生口袋都沒有很深,打響也不例外。所以「純旅行」對現階段的打響來說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想都別想。
8.打工度假
1.姊姊們的經驗
適逢響姊與表姊都有去過澳洲打工度假,因此「打工度假」一直都是打響心目中的優先選項。
2.費用考量
一般來說,比起純旅行或是打工換宿都沒有工作收入,「打工度假」是比較省錢的方式。
既然確定要去打工度假,接下來就要決定國家,台灣目前開放打工度假的國家有13國,但不包含美國,為什麼?因為美國是打工旅遊(Work & Travel),不是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於是,下一個問題就產生了。
美國打工旅遊與其他國家打工度假的差別?
1.美國最「趕」
其實每個打工度假計畫都有限制年齡,但是「美國」是所有國家裡最「趕」的國家。因為美國打工度假規定「擁有大學或碩士學生身份」的人才有參加資格。應屆畢業生有參加資格,而休學中的人則沒有。
2.時間最短
美國規定可以參加打工旅遊(Work & Travel)計畫的學生工作的時間為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0日,而且拿J1賓客交換簽證,工作完可以合法留在美國旅遊30天。換句話說,只要有學生資格,可以不限次數參加。
知道了差別以後,接下來就要探討:
為什麼打響選擇去美國打工旅遊(Work & Travel),而非去其他國家打工度假?
1.時間限制
跟動輒一年的打工度假相比,打工旅遊的時間是最短的。打響認為打工度假有體驗過就好,時間不用這麼久沒關係。為什麼打響會有這種想法?從<<為什麼被退學是我的宿命?>>談的國文學習歷程中,可以知道打響是「老師說要考注釋,我就背;沒有要考,我就不背」。既然褚士瑩說要在海外「住三個月以上」,打響從7月待到10月就已經待四個月,超過三個月,已經達成目標了,何必待那麼久?待太久對打響來說,都是多的。
補充
因為時間限制,所以打響推薦只打算去一次的朋友,當然是要挑應屆畢業、沒有開學壓力的時候參加這個計畫。像有些朋友是大一到大三,或者是大四升碩一,工作都會比沒有開學壓力的應屆畢業生還早結束,因為要趕著開學。
2.親戚
雖然打響有表哥表姊在美國舊金山附近工作,但是發生像是<<在洛杉磯的背包客棧,第一次「被搶衣服」就上手?>>這樣的事,表哥表姊也不可能像阿拉丁的神燈精靈一樣隨傳隨到的保護我。縱使如此,有親戚在美國至少可以讓心理上比較安心,至少不論發生什麼事,在美國都還有個避風港(親戚的家)。這點就很能讓響母放心,願意掏腰包支持打響了。
3.大學同學去過
因為打響的大學同學參加過這個計畫,而且很推薦、有口碑,所以參加這個計畫是很安心的。不過打響要在此強調,打響與這位同學的代辦都是選擇CIEE,而且我們兩個都是去黃石公園,至於其他代辦、其他打工地點,打響就不保證口碑了。
結論:除了自己的性格之外,家人與演講者都是會影響我們生命經驗的關鍵人物啊!
好好響響:我想出國嗎?為什麼?
Good Life BY One Republic
跟旅行有關的歌要放什麼呢?打響認為非 One Republic 唱的 Good Life 莫屬。為什麼呢?因為歌詞裡充滿了異地的名字啊!打響已經把異地的名字抓出來放在下面的重點歌詞裡了,總共有八個,包含國家名、城市名,還有路名。
重點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