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2_8526.jpg


↑圖為迪士尼加州冒險樂園(Disney California Adventure Park)水舞秀的Ending。圓圓、有米奇圖案的是遊樂設施:米奇摩天輪,打響沒玩到,所以不知道好不好玩。



迪士尼樂園



  打響很喜歡與別人聊天,因為在聊天的過程中,必然會得知對方對事物的看法,打響會藉此與自己作個比照。最近,適逢表姊去玩香港的迪士尼,她說:「我去之前都還好,但進去以後就失心瘋。」她熱愛迪士尼熱愛到入境隨俗,買了米妮的髮箍戴在頭上,就像下面的照片。



PanettierePerry.jpg

↑ 左為美國的歌手/作詞人Katy Perry,右為演員Hayden Panettiere。 (照片來源)



  表姊秀照片時,還跟打響說:「你不覺得迪士尼是個很歡樂的地方嗎?」



  無獨有偶,打響上星期天跟去過黃石打工度假的大學同學見面,他說:「我之前去打工度假時有去一次迪士尼,那次是所有設施都玩。這次去美國出差又去了一次,只玩喜歡的設施,而且因為上次去過,所以我對那裡很熟悉,玩得很開心。遊行、煙火、水舞秀,所有該看的都有看到。」



  打響定居美國的表姊,還買了迪士尼樂園的Annual Passport,就是一年可以無數次進出迪士尼樂園的迪士尼專屬護照。其實去玩迪士尼後,打響百思不得其解:「這樣的地方,每間隔幾年來一次就夠了,有需要一整年都一來再來嗎?」



  不只這三位,打響在黃石公園打工的美國室友,會追迪士尼出的真人版電影,還對打響說:「I’m Disney baby.(我是迪士尼寶寶。)」



  遇到喜愛迪士尼喜愛到失心瘋的親友,打響不禁捫心自問:「是因為我去的不是一般的迪士尼,而是迪士尼加州冒險樂園(Disney California Adventure Park)嗎?不然我的感受為什麼跟大家差這麼多?」



  打響對迪士尼的感受是什麼呢?一切要從下面這個餐廳結帳本談起。



20151222_691.jpg



  為了在晚上的水舞秀站在前面一點的位置,打響與旅伴去迪士尼裡昂貴的餐廳用餐。吃飽後,打響要看帳單時,先看到結帳本的外皮寫著:”Disney Parks, Where dreams come true.”(迪士尼樂園是美夢成真的地方。)打響當下眉頭一皺,覺得十分懷疑。



20151222_7297.jpg

↑打響在水舞秀拍到的字很模糊,它說的是:"All our dreams can come true if we have the courage to pursue them.”(只要我們有勇氣追尋,所有的夢想都可以成真。)



  當然打響可以理解迪士尼賣的就是夢想,所以當下心裡想著:「認為來迪士尼樂園就可以讓夢想成真,有可能嗎?」



20151222_2592.jpg

↑水舞秀也有放紅遍全球的洗腦歌 Let it go 的MV



  雖然看遊行時看到熟悉的超人特攻隊很開心,晚上看水舞秀時也因為迪士尼將動畫裡美夢成真的時刻剪接在一起(最令打響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小木偶變成真人,身體可以活動的那一刻)而感動得流淚。最後也有看到隔壁的迪士尼樂園放的煙火(我去的是迪士尼加州冒險樂園,兩座迪士尼樂園比鄰而居),該看的都看了。而且也聽響母說打響四歲去迪士尼時,繃繃跳跳得很開心。但是歷盡滄桑的二十年後,打響去迪士尼並沒有「真的很開心、失心瘋」的症狀出現。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稍後再談,因為接下來我們要來聊聊「派對」這件事情。


派對



  打響與去過黃石打工度假的大學同學聊天時,打響:「員工酒吧辦的派對,我只有認真參加一次。」他:「都去到那邊了?為什麼不多參加?」打:「我大學只有去夜唱一次。」他吃驚地問:「就是跟我們去唱的那一次?」打:「對阿,所以我在美國也只有認真地參加派對一次,跳舞跳到凌晨兩點。而且還跟一個同事跳貼舞。貼舞的意思就是他的前面貼我的後面。因為夜唱跟派對都不是很健康的活動,所以參加一次,體驗過就夠了。」



  打響還記得那一次的派對過後,從沒去過夜店的打響還Line響姊說:「雖然環境比較單純,但我終於體驗過夜店生活了。」比較單純的意思是一般夜店是閒雜人等不認識的陌生人,黃石公園的派對雖然有些也是不認識的陌生人,但至少大家都是當地員工。



  為什麼在台灣沒去過夜店?因為打響在自己的房間就可以聽音樂扭腰擺臀了,為什麼一定要去夜店?而且聽過朋友說不論是在台灣或美國的夜店都會被亂摸、吃豆腐,光是跟外國人合照時,被摟腰就會令大響上火:「我跟你又不熟,摟什麼摟?」至於被比較熟的人摟的話,內心也沒有開心到哪裡去,只是默默的在心裡OS:「我知道你在吃我豆腐,但是看在我跟你比較熟的份上,就這樣吧。」更遑論要打響去鐵定被吃豆腐的地方被亂摸了。



 主題趴



  「為什麼不多參加幾次?」打響的朋友這麼問是有原因的,因為派對乃外國文化,是外國人極重要的社交生活。打響在黃石公園打工時,員工酒吧舉辦主題派對的頻率一個月至少一次,顧名思義,主題派對的意思就是派對都有主題。為什麼打響說派對對外國人來說極重要?因為為了配合派對的主題,打響的美國朋友會開車到距離黃石公園車程要三小時遠的鎮上就為了採買派對打扮的配件。打響的美國室友也會在房間穿戴展示為派對採購的戰利品,秀給打響看。派對在外國人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轟趴



  除了主題派對,外國人還會在房間開派對,也就是俗稱的「轟趴」,只是場地較小。要如何得知一個房間正在開派對?除了腳步聲,還會聽到吉他或貝斯的聲音。因此轟趴雖然場地小,參加人數不如主題派對多,但是依然燈光美、氣氛佳。



 營火趴



  打響也有參加過營火派對。營火派對是只要跟園方登記,就可以升營火,邀請朋友齊聚。營火派對的主軸是吃烤棉花糖(因為有火)跟放音樂、在營火邊跳舞。



  雖然平平都「在營火邊」,也真的都是在「跳舞」,台灣大學生營隊版跟美國黃石公園版的「營火舞」可是大不同。台灣學生會讓大家圍個大圈,放楊耀東唱的「營火」或是第一支舞,然後由隊輔帶著參加活動的人一起跳標準舞步。美國黃石公園版的營火邊跳舞是隨興地放著現場某人手機裡的流行歌,跳著隨興的舞。你問我跳什麼舞?哎呀,外國人這麼會跳,他們跳什麼,跟著跳就對了,包準不會乾掉。



  琳賽·蘿涵演的電影<<辣妹過招>>中,有一次她趁父母出遠門時,在家偷開轟趴,結果朋友一個接一個抵達,最後她開門迎接的都是自己不認識的陌生朋友。這是真實會發生的情形,因為打響參加的營火派對是打響熟悉的台灣朋友跟外國朋友共同辦的,但是在派對上打響看到很多陌生的新面孔。這沒有不好,打響也因此認識了要好的厄瓜多朋友。打響只是想要強調戲如人生,電影演的是真的。



  那次營火派對很特別的是,看著滿天星斗,打響覺得自己能在黃石公園這麼美的風景裡生活,真的是何德何能、三生有幸,因此感動得流下了女兒淚。



 開趴重要到工作時間可以延後?



  何以見得外國人重視派對的程度?因為不論主管或員工都會去主題派對同樂到凌晨,因此一個月一度的派對過後,原本八點要上班就會延後一小時,九點再上班就可以了。房務部門如此,但是因為餐廳對外營業,所以餐廳員工不行。但是餐廳關閉後的大掃除,比照延後一個小時辦理。



  對打響而言,派對就是酒精、親吻、吃豆腐,孕育一夜情的溫床。當然,不需要派對,也是可以上床,像是露營時在帳篷也可以。但是露營時跟男生在帳篷獨處的經驗打響沒有,倒是遇到派對的頻率比較高。



 酒精、親吻、吃豆腐?



  打響認為人們熱衷於派對的一大因素就是酒精。像打響工作的峽谷區,有位男孩被打響的台灣旅伴私下封為「全峽谷區最憨厚老實的員工」,結果在派對上會抓女生的屁股。據打響被他抓屁股的美國室友表示:被抓屁股不會開心,但也無傷大雅,因為他醉了。



  你看,一杯黃湯下肚,就可以藉酒壯膽,恣意的為平時所不敢為(指的就是親吻和吃豆腐)。而且做了以後,還可以因為「喝醉」,不管做過什麼事,全部被諒解,一筆勾銷。想想看,如果那個男孩在沒有酒精的環境中抓所有女生的屁股,會發生什麼事?再跟在派對上做這行為的後果兩相對比以後,打響不禁在內心感嘆:「還有比這更瘋狂的事嗎?」



  親吻就是一夜情的前戲,打響就不作進一步的詮釋了。這也難怪不論是連續劇或是電影都很喜歡拿「喝醉」作題材,不是因為想要灑狗血,純粹因為酒精的「功能」:它可以幫助劇本把很誇張的事情合理化。


為什麼打響只參加過一次主題派對?



  打響曾經在某個主題派對後問同事:「昨天的派對好玩嗎?」她回答:「因為我去的時候,大家都已經醉成一團了,所以我沒有覺得很好玩。」同理,當派對的眾人皆醉,唯打響獨醒時,對我而言,派對就不是個好玩的地方。


  為什麼打響會在派對上獨醒?因為在黃石,打響告訴所有身邊的人:「我不喝酒。」於是就有人有疑問:「為什麼?吃素不能喝酒嗎?酒是素的啊。」因為打響採用聖嚴法師在<<食在好素>>P.50提到的觀念,說明如下。

72180.jpg



  打響相信聖嚴法師的其他宗教是指「有些」,並不是指「其他所有」,因為打響在西雅圖搭計程車時遇到的索馬利亞籍司機,就因為信伊斯蘭教的關係,也不喝酒。原因跟佛教相同,因為酒後易亂性,有礙修行。


 自命清高?



  別看打響說酒精很瘋狂,就認為打響自命清高。四年前,打響因為被退學陷入低潮,會跟學長姊一起喝啤酒。曾經喝到吐,還有一次喝茫,請一個「沒有喜歡」的學長背我去上廁所。為什麼要強調「沒有喜歡」?因為正常情況下,女生不是應該刻意親近喜歡的男生嗎?因此打響很同意螢光筆畫的那句話:「飲酒之後還能夠自制而不致昏亂的人不多。」打響就不是能夠自制的一員。因此,打響說酒精很瘋狂不是自命清高,是因為知道這是事實,也親身體驗過。所以決定不喝酒,在作了這個決定後也真的做到滴酒不沾。(打響能做到滴酒不沾是在做這個決定前受到人權律師 Bryan Stevenson 的鼓舞,他在 TED 談論 We Need to Talk About an Injustice (我們需要談談不正義)。在影片5分02秒時,他說:「我現在52歲了,而且我要承認我從來沒有沾過一滴酒精。」打響已經喝醉過了,遇到滴酒不沾的人,想清高也清高不起來呀。)


 迪士尼與派對的關聯?



  「迪士尼」與「派對」都分別談完以後,接下來打響就要來談他們之間的關聯了。為什麼打響會把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放在同一篇文章中?因為這兩件事都是「別人覺得很好玩,打響卻覺得沒那麼好玩」的事情。那麼到底原因何在?是打響真的很有事、很奇怪、很有問題嗎?打響自己也很好奇這個問題的答案。因此,就讓艾老大與拉瑪那尊者來為我們解答吧!



  <<當下的力量>>P.56:「所有快樂和高漲的情緒本身,都蘊含了痛苦的種子;痛苦是歡樂的背面,它遲早會反過來掌控全場。



  任何嗑藥達到飄飄欲仙的人都知道,等歡樂的感覺一褪去,痛苦就隨之而來。情緒的亢奮與低落相生相成,愛情也是如此,濃情蜜意可能在一瞬間轉變為彼此傷害。快樂與痛苦看似南轅北轍,但站在更高的觀點看來,它們只是一體的兩面,都是潛藏在意識之中,與小我心智密不可分痛苦的那一部分。」


  為什麼分享艾老大的這席話?因為「迪士尼」和「派對」共同的特色就是「歡樂」啊。



 人們會受到什麼樣有「歡樂」特質的事物吸引?



  這也是為什麼跑康輔社團的學姊會在卸下社團幹部後跟打響說:「我真的不知道當時我為什麼會接社團幹部,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在忙什麼。」打響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因為康輔社團的本質就是歡樂,會吸引到渴望歡樂的人(打響就曾是被吸引的其中之一)。但歡樂不是持久的,一旦歡樂的反面,也就是痛苦孳生時,就會忘了一開始的歡樂,開始不知道自己當初為什麼會作出這樣的決定。但是說穿了,其實就是受到一開始的「歡樂」吸引啊。打響覺得一夜情也適用相同的道理。



  在黃石公園一個打工的早晨,無精打采的打響納悶的問某個經常喝酒開趴,工作到很晚,但又可以非常亢奮的跟打響打招呼、開玩笑的同事說:「為什麼你睡得這麼少,精神還可以這麼好?」他回答:「因為我有喝咖啡。」



  除了同事的體驗,之前打響在補習班準備轉學考的時候,經濟是個令打響費盡心思的科目。但是有一天,打響在補習班看經濟DVD時,竟然覺得飄飄欲仙。這也太不尋常!後來經過回憶,打響才憶起自己有喝咖啡(需要特別回憶不是因為打響有阿茲海默,而是因為不常喝咖啡,所以需要特別回想才知道自己有喝啊)。因此打響認為人們對咖啡因上癮也是基於相同的道理。



  因此,<<真我與我:印度靈性導師拉瑪那尊者的生平與教誨>>P.124:「事實上,歡樂的激情,與痛苦的悲傷,並無二致,兩者皆導致心狂意亂,呼吸不寧。真實的平靜,才是最大的快樂,而歡樂並非真實的快樂。」



  歡樂就像人喉嚨痛時會咕嚕咕嚕喝下,好讓喉嚨享受短暫舒適的熱開水。但是一旦失去熱水的溫度,喉嚨依然隱隱作痛。現在打響總算了解為什麼自己對迪士尼和派對的感受與別人不同,因為打響潛意識看穿歡樂與痛苦是一體兩面,不是真正的快樂。所以打響既沒有鍾情於迪士尼,也沒有沉醉於派對。



 派對的收穫



  最後做個小補充,雖然沒有一夜情,也沒有酒精,也沒有被抓屁股。但是打響在派對上還是有收穫的,那就是:打響「可以接受舞曲」了。以前打響若是在廣播聽到「Wiggle」這類型的歌,鐵定會覺得「這音樂怎麼可以這麼難聽?」而直接切換廣播頻道。但現在聽到的話,身體已經可以隨音樂擺動了!



 結論



  上星期三,打響與老友見面吃飯,老友劈頭就問:「去美國開心嗎?」打響:「不開心。」就算是打工完連續28天的旅行,打響都沒有天天開心。



  但是就像褚士瑩說的:「像是飛到外太空,讓你有機會回頭看地球,離開越遠,感受越深刻,如果不拉開距離,就看不清楚那些元素,進而弄清楚自己的定位。」



  拉開距離,進入不熟悉的環境,才能發現自己「熟悉的反應模式」。進而清楚覺察在自己身上黏條條的特質與想法。打響覺得如果真能做到這樣,這就是出國最大的收穫了。



 好好響響:我深受吸引的事物是因為「歡樂」嗎?它真的能帶給我真正的快樂嗎?



 We No Speak Americano



  現在不用買跳舞機,上Youtube就有人可以帶你跳舞,舒展筋骨啦!這是打響在美國才知道的歌,聽外國朋友說波蘭的夜店有一陣子常放這首歌。大家可以邊看影片,邊跟著動動身體哦!

(你看,打響從「電音根本就污染我的耳朵」到先在連電音都放在文章裡分享。你說,打響去美國以後,改變是不是超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喜悅美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